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背景、指导思想和目标、教学内容构建和实施以及师资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不仅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观和现代课程论体系,也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发展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拓展训练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最先是被众多企事业单位所接受。基于拓展训练与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安排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训练,势必会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带来好处,使大学生心理得到磨炼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拓展训练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与传统体育教育相比有自己特点和作用。文中浅谈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中的意义、学生的欢迎程度和大学生在高校体育课中如何开展拓展训练进行简要的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拓展训练的内容已经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有序开展,伴随着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受益是终身性的,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户外拓展训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拓展训练引进到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达到了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梅 《体育世界》2013,(5):49-50
本文以广东省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学生、教师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的状况,总结分析广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拓展游戏"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玉霞 《体育学刊》2008,15(5):64-66
从"拓展游戏"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体育课的功能方面阐述了"拓展游戏"融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并从拓展游戏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高校教师能胜任"拓展游戏"教学等角度,分析了"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并为推广在高校开展"拓展游戏"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教师及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情况,然后通过教学实验法对7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场地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以验证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拓展训练作为当下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认可,通过调查找出了拓展训练受到欢迎的一些因素,希望能够在现行高校体育课和拓展训练之间找到有机结合,对现有高校体育课进行创新,使高校体育课真正能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文章探讨了拓展训练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优势,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目的,针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目的,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超市"教学模式。并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体育教学综合优化的角度探讨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天 《灌篮》2021,(3):42-42,44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是新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和拓展。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户外拓展训练的内涵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阐述了将其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基于户外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入的衔接点,提出了具体实施的几点措施,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体育课肩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与人才培养关系密切,课程考核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模式往往以教学内容和出勤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阳光体育"为高校公共体育课过程性考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文章简要概述了"阳光体育"提出的背景,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和意义,以期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冬季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体育教育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因此,其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在冬季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以及现阶段拓展训练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冬季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学校实现训练的重要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日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日本两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学制、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考核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区别:中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偏重于阶段效益的“应试体育”;日本高校公共体育课则注重保健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5.
谢长林 《精武》2013,(18):75-76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是它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往往只重视实践课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才能使学生具备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科学地健身方法,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认识水平,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拓展训练"是从军事生存训练演变过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论述了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课程,弥补了体育课的某些缺点,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拓展训练在东北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拓展训练显著的实践效果和东北地区高校体育课季节性强的特点,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在校大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整理、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走访调查,总结得出:在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不仅可以更合理的利用授课时间和场地资源,而且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并且对于那些即将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进行了一次必要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把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均有重要作用。2)拓展训练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传统体育课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两者只有很好的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预见: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必将受到重视,那样可以更好地挖掘体育项目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建议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设部分拓展训练课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符合工科类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和开展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就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盐城工学院目前公共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的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图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70%的专家认为理工类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盐城工学院健美操120名学生选项实验班满意度高达94.64%。工科类院校在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的基础上,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方式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沈阳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拓展训练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16周32学时拓展训练教学,采用车丽萍编制的《大学生自信心测试问卷》作为评价工具,分析学生实验前后自信心的变化,结果显示拓展训练可以显著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