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草是享有"国老"美誉的中药材,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介绍了甘草的生物学特性,详细总结了甘草的栽培技术措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并概述了甘草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甘草单煎以及与桔梗共煎后抗炎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甘草桔梗的配伍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提取液以及甘草-桔梗提取液中的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进行定量分析;甘草酸在0.02~2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甘草次酸在0.02~1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0%(n=4),甘草次酸RSD为1.41%(n=4);精密度实验甘草酸RSD为2.00%(n=5),甘草次酸RSD为1.73%(n=5);稳定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2%(n=4),甘草次酸RSD为0.85%(n=4),供试液中的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能够在9 h内保持稳定;回收率实验中甘草酸回收率等于96.96%(n=3),甘草次酸回收率等于106.41%(n=3)。相比于甘草单煎,加入桔梗后,同数量的甘草通过煎煮,增加了抗炎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该方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种植物甘草(GLycyrrhiza)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处方用它。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祛痰、止咳、通经脉、利血气、调和诸药等功效,为临床广泛应用①。近年来随着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完善,发现甘草还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作用和抗变态反应②。日本学者熊谷朗②进一步证明还具有抗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甘草式能破坏血管内艾滋病毒细胞等效果。Ilata;。o等也报导了甘草具有抗艾滋病毒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上述作用主要归因于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相似文献   

4.
据2011年1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有两个遗传基因参与了合成甘草的医药成分甘草次酸。他们把这个遗传基因与同是豆科植物的莲花中抽取的酶组合,成功生产出了甘草次酸。研究负责人中村俊哉教授认为,该研究可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甘草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5.
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多糖(GlycyrrhizaPolysaccharide)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给胃灌甘草多糖14d,测定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IL-2、TNF—α含量,观察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甘草多糖对DTH反应有-定的增强作用,能升高血中IL-2、TNF-α含量;结论:甘草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特殊用途英语性质之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特殊用途英语和一般用途英语之间在教学目的、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异同,阐释了特殊用途英语的性质,以纠正一些特殊用途英语从业人员中对特殊用途英语性质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了甘肃产甘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定性、相对定量分析测定.以甘草的粒度、蒸馏时间、温度、料液比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甘草挥发油含有132种成分,以酸类、醇类和烷烃类化合物为主,以及少量的脂类和烯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中共载方208首,笔者对所有方剂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中记载含有甘草的方剂58首,另有随证加减运用甘草5处.并发现,昊鞠通根据甘草不同炮制品的性效差异,结合温病的特点,在不同的处方中灵活运用甘草,特总结其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 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性味甘平.药用历史悠久,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品种.甘草为补气类药,具有补益中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甘草酸(glycyrrhizin,GL)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以18H两种构异差向异构体存在(即α体和β体),β体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α体.甘草酸二铵(DG)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目前甘草酸的临床应用尤为普遍和广泛,现就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专门用途英语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目标开发和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能反映学校和学科特点。消防院校作为培养从事消防监督检查、火灾调查、火灾扑救和组织指挥等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推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履职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和特征,阐述了专门用途英语和普通用途英语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在消防院校实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萘乙酸(NAA)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甘草种子为材料,利用0.01 mg·L-1、0.1 mg·L-1和1 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种分别处理不同时间.结果表明:萘乙酸对甘草种子活力起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萘乙酸的摄入能使甘草种子的活力有明显提高.不同萘乙酸溶液处理下的甘草种子活力差异比较大,0.01 mg·L-1萘乙酸溶液处理下的种子活力比0.1 mg·L-1和1 mg·L-1的高;从处理时间方面,处理36 h后的种子活力最高,且差异比较明显;并且在所有实验组中,以0.01 mg·L-1萘乙酸溶液处理36 h的甘草种子活力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套高效、快速的体外中草药抗肺癌活性物质筛选模型。[方法]采用MTT法,对芸香草、地榆、甘草、柴胡、莪术、蜜蒙花、半边莲和旱芹等8种中草药体外抗肺癌细胞SPC-A1的活性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倒置显微镜下肺癌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在中草药活性物质作用下细胞尽管仍然贴壁,但出现萎缩及边缘清晰化,与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形态区别明显。浓度为1.5mg/ml的莪术乙醇浸提液(ESCC)和甘草乙醇浸提液(ESCG)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SPC-A1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2.9%和51.6%,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而加强。[结论]MTT法筛选可作为8种中草药抗肺癌细胞的一个基本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让文化走向市场,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更直白地说,就是让本土文化走出去“赚钱”,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发展壮大文化,也即是“文化经济化”。就全国而言,文化产业化将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如何将区域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以后,影响巨大,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该剧对消费文化背景下影视剧市场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历史剧的解读创新:即创新视角,伟人题材异质化;融入时尚元素,经典话语大众化;多渠道传播,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有讽喻说和隐事说两类观点。从"以意逆志"的角度看,《长恨歌》主要是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对李隆基的表现进行了揭露和谴责,是感伤诗而不是讽喻诗,更无关乎隐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宋玉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略有涉及者亦多浅尝辄止;关于宋玉思想的归属,则多出歧说,或说归属道家,或说归属儒家,或说道与儒兼而有之,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我们对宋玉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宋玉思想作了认真的梳理,并将宋玉的思想与荀子的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比照。由此得出结论,宋玉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襄王时,主要是委婉的政谏;在考烈王时,主要是自律修身;在幽王时,主要是抒写对自己失职的悲怨,对国家政衰的忧虑和对君国未来的祈祷;在楚亡后,则表现出复国的愿望。综合宋玉一生的思想,具有与时迁徙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当归属于战国末期荀子所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