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2.
对于《金瓶梅》是“集体创作”说的论证和阐发,以徐朔方先生用力最勤。一九八○年文章发表以后,一九八一年初续发了《<金瓶梅>成书补证》,不久前,又“以两篇旧为基础,加以完善、补充和适当的修订”,在《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发表了长文——《<金瓶梅>成书问题初探》,系统、详尽地论证了《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王辉斌作为清初著名文学理论家的张竹坡,虽英年早逝,但其对《金瓶梅》的批评,不仅上承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下启脂砚斋的《红楼梦》,而且还以专论的形式,突破了自李贽开创的以评点形式研究小说之藩篱,给中国文学批评史增添了光...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吴晗先生通过翔实的考证,彻底否定了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种种荒唐离奇的传说故事,在《金瓶梅》作者研究史上建立了一大功绩。但他仅凭此点即提出"《金瓶梅》非王世贞作",不能成立。他首创的"《金瓶梅》成书年代万历说",由于考证详尽,因此几十年来信奉者甚多。但吴晗提出此说的论据,即对"佛道两教的盛衰"、"太监的得势与失势"、"太仆寺马价银、皇庄、皇木"等问题的考证,失之于片面、武断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6.
胡文彬同志编著的《金瓶梅书录》,作为“金瓶梅研究丛书”之一种已有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金瓶梅》研究资料工具书,仅此一点就足可说明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人们对《金瓶梅》所知甚少,作者是谁,家世生平,成书年代,版本源流等等许多问题都搞不清楚,有关《金瓶梅》的研究资料十分稀少缺乏。即使已发现的资  相似文献   

7.
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是《金瓶梅》研究史上的三大谜案,迄无定论,有研究者认为这类考证研究已无意义可言。而实际上任何一种学术的探讨都不可能仅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它必定有其深广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对《金瓶梅》作者、成书年代的考证是为了认识作者,建构发生的语境,起到知人论世之功效;而版本的探究则是为了保证阐释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对《金瓶梅》斯芬克斯之谜破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破除阐释过程中的主观性,联系作者与当时历史环境,客观阐释作品,达到阐发作者与作品本意的目的,这是中国千年阐释传统的现代延续。  相似文献   

8.
<正>《金瓶梅》中的过场人物陈四箴,首先为台湾魏子云先生在论证时拈出,引起中外学人的注意。黄霖先生继之,在《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载《复旦学报》1985年第4期,以下凡引黄先生语,均出自此文)文中,以此作为“成书万历说”的重要内证,言:……总的说来,《金瓶梅》中的人名确实多有寓意。因此《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五回出现的“两司卜府”中的“布政使陈四箴”这个名字就值得注意,因为它与万历年间的一大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当时的万历帝,贪于酒色财气,特别宠信郑贵妃,以致在册立太子问题上迟迟不下决断,颇有废长立幼(郑贵妃子)之意,引起朝廷内外不安。于是从万历十四年起大臣们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谏诤,连年不断。至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名隹)于仁上疏规劝皇上戒除酒色财气,并进陈有关酒色财气的“四箴”。  相似文献   

9.
王艳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31-132
在《三国演义》研究史上,有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版本、作者籍贯及生活年代等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争论。然而,对其著作权问题的争论却远逊于此。不过,近几年对《三国演义》著作权问题的争论有上升的趋势。笔者搜罗《三国演义》成书以来有关其著作权的重要论断,集成六说:罗贯中说,施耐庵说,王实甫说,集体创作说,庸愚子蒋大器说,“托名罗贯中”说。  相似文献   

10.
《从(金瓶梅)对官僚制度的揭露看明朝的灭亡》周金降,朱玉英《徐州师院学报)1992.1《论(金瓶梅>独特的艺术思维指向》陈东有《萍乡教育学院学报》1992.1(论(金瓶梅)中儒征道的双重效应》陈江《明清小说研究》1992.1《谈(金瓶梅)中的人名谐音与成书》孟昭连《徐州师院学报)1992.1谈(金瓶梅)与(红楼梦}作者的审美理想》马名革《江西社会科学n992.1t读(三续金瓶梅)》各长写征《徐州师院学报》1992.1《试论(金瓶梅)的“德”与“色”》手建中《中国文学研究》1992.1关于(金瓶梅}全书构成问题)薛洪《明清JJ、说研…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写过论文《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见文集《论汤显祖及其他》)和《金瓶梅成书新探》(上海《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四车第三期),因此本文加上“再论”二字。《水浒》不是个人创作,这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鲁迅、郑振铎以及后来的研究者早就解决了的问题,迄今并未有人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2.
《论<金瓶梅>》 徐朔方 《浙江学刊》 1981.1《<金瓶梅>成书补证》 徐朔方 《杭州大学学报》 1981.1《<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 徐朔方 《抖擞》(香港)第42期 1981年1月号《<金瓶梅)引言》 阿瑟·戴维·韦利著 顾希春译 《河北大学学报》1981.1《宝卷在<金瓶梅>中》 蔡国梁 《河北大学学报》 1981.1  相似文献   

13.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明人袁小修在《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据目前发现的史料考知,他第一个指明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因承关系。《金瓶梅》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为线索,因此它抄引了《水浒传》中的许多文字,这就构成了两书的重选部分。在两书的重迭部分中,《金瓶梅》在抄引时作了许多改动,同时又增写了许多文字,这就出现了两书的同中之异。这是研究《金瓶梅》成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国内的研究者还无人涉足。笔者在此仅作初步的探索。明代嘉靖年间,《水浒传》已有多种刻本传世。《金瓶梅》成书在隆庆朝前后,它  相似文献   

15.
以往持《金瓶梅》作者为“王世贞说”者,多认为成书于嘉靖年间,近年查阅王世贞文集,新发现一些材料,可否定嘉靖说,而确定其写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书成于万历十一年至十七年间。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中旬在中国徐州召开,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就《金瓶梅》的作者、成书情况、创作艺术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会收到了近百篇论文。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中西门庆家搬演海盐腔戏曲的场景与文献记载的万历初期以前的情况非常相似,因此可证,《金瓶梅》应成书于万历初期以前,不会在万历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金瓶梅》中孟玉楼提到“紧着起来,朝廷爷一时没钱使,还问大仆寺借马价银子支来使”的细节,进行考释,以证该书的描写成书时间当是嘉靖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20.
重论《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学者魏子云通过民国《吴县志》考证,否定鲁迅的《金瓶梅》初刻本问世于明代万历庚戌(三十八年)的权威论点。但魏的考证中存在三个问题。通过对清康熙《浒墅关志》考证,解决了魏的考证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从而彻底否定了鲁迅的权威论点。又通过多个考证,认定《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在万历四十五年冬到万历四十七年之间,从而提出了《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