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正> 受先前经验和知识的影响,按照固定的、习惯的思路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习中有积极的作用。思维定势对记忆、巩固学过的知识,对运用理论的、抽象的、一般性的知识解决问题,对整理和系统化已有的知识,以及对学习与已有知识在逻辑形式上很相近的新知识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5):72-7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呢?第一、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第二,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第三,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第四,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定势”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有必要弄清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即定势思维的二重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其积极的一面,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认知事物的共同特点,用比较固定的方式认知事物或作出行为反应,使教学中的“双基”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4.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2):86-86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文从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邸萍 《青海教育》2010,(9):64-65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受先前经验影响形成的一种用固定思路去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在教学上既能起积极作用,也能起消极作用。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数学思维的障碍不是全由于知识的欠缺,而有不少是来自心理方面。“定势”作用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在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时,“定势”可起轻舟熟路的作用,但在解决不同类数学问题时,“定势”又可起自以为是,张冠李戴,或畏而止步,一筹莫展的消极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由“定势”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的表现,探索它的特点并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这对帮助学生克服其消极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思维的定向预备阶段.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结构都是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源泉.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产生正向的迁移作用,也会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对思维定势的客观认识与科学研究能够对数学教学的完善产生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在解决问题时带有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容易影响人对问题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而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一堂课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有计划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趋向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反映出思维的专注性、前后的一致性。“其消极的一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受某种心理习惯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 ,它使人按照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了的思路去思维。思维定势有良好定势和不良定势之分 ,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开拓捷径、提高时效的作用 ,而后者则易将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歧途 ,阻碍创新。不良定势在生物学解题训练中常常会导致学生的误解。因此 ,在教学中 ,应注意让学生克服不良定势 ,提高思维品质。1 克服经验定势 ,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或在平时 (课外或课内 )学习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其实,在教学研究中,如果我们把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师称为“外行”的话,那我们却应大力提倡“外行介入”的方式和策略。一、外行介入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定势所谓思维的定势是相对于思维的变通性而言的,指人类天生具有的按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事的特性。心理学家陆钦斯“三只杯子量水”的实验表明,定势往往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刻板化。教学工作中,这种定势是客观存在的。不少教师长期任教一类学科,形成了诸多个人体验和实践经验。辩证地看,这些积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瓶颈。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我们要潜心钻研各种教学理论,分析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错误的原因,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真正消除“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16.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 ,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 ,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起思维定势,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认为它同发散思维对立,同培养能力对立,似乎它已成了一个贬义词.不少人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因此,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1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中的“适应”理论 ,探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的形成和思维定势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希望对思维定势有更深刻的认识。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个方面。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通过同化并不断巩固 ,形成思维定势 ;通过顺应 ,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形成新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同化不断成功达到平衡而形成的图式。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情景时 ,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同化 ,也就是利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试图去解决问题。如果成功 ,则获得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如果不成功 ,便导致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平衡 ,或说产生思维障碍。此时 ,或者改造原有的图式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定势 ;或者产生认知上的顺应 ,建构起新的图式 ,即建立起更高水平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知识性定势、技能性定势、策略性定势三种,具有概括性、稳定性、流畅性、迁移性等四个特性,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作用即为这四个特性的表现.在解题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  相似文献   

20.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