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小众读物?有人戏言。那些面向特定消费人群、曲高和寡、不畅销、经济效益不佳的图书和报刊,就是小众读物。在这里,本文所探讨的小众读物主要是指以学术理论专著为代表的专业针对性很强、读者面相对狭窄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是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载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然而目前学界、出版界、管理界对这些概念理解不一,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歧义和混淆,进而使统计数据不一致。本文通过概念分析法,对当前中国各种形态的学术出版物实体进行分析和辨别,认为将这三个术语看成同义词、同位词是不合适的,应将学术图书作为上位概念,将学术著作、学术专著作为下位、再下位概念,进而概括出学术图书、学术著作与学术专著的简明、操作性强的定义。概念清晰、术语规范将有助于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和学术专著品种数量,获取较准确的数据,有助于学术研究和实务管理。建议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务必重视常用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基本数据的准确统计,国家有关部门或学术评价机构应增加对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的专项统计,以夯实研究和管理的基础。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3.
学术类图书销售周期长,读者面较为狭窄,较之大众化读物,素有"出版难、发行难"之说,要解开这个"结",为学术产品找到市场突破口,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理念,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们的具有现代出版营销理念的出版营销策略.笔者所在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产品结构中,学术类图书占到了80%.在"阳春白雪"中取得双效益,坚定不移地弘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特别是高端学术成果,成为全社经营过程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之争主要表现在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关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学术性与商业化是否能形成相融合作的关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这种相融合作只会破坏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关系.但笔者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两者相融合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是图书情报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通过论证对否定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并进一步对两者相融合作的社会需要和必要性以及深层次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冯铂  李小锐 《采.写.编》2021,(10):115-116
在出版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出好书,出精品学术图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编辑出版的要求和目标.选题策划作为出版工作的源头,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图书内容质量的高低.本文以"长江上游生态与环境"系列图书为例,从选题思路来源、编委会搭建和质量保障机制三方面详细阐述了精品学术专著图书的运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图书馆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对于图书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共同认识 1.图书分类与学术分类 中国有没有分类法?杜定友先生说,古代的目录学"于分类之次第,门目之分配,未曾言之也","汉志而后,欲求专论图书分类法之书,不可得也.目录之书,代有传留,但欲求杂书而独立成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者,不可得也".所以他认为"中国无分类法".实在,中国古代还难以寻到"部次详明、有标记、有组织、能伸缩、便增减,而与典藏出纳为表里"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是指有一定目标读者、学术性较强的一类图书.该类图书的市场份额比大众图书小,却有着读者相对固定、稳定性强的特点,一旦积累了目标读者,形成了稳定的营销"朋友圈",即能形成长线的营销效果,这个营销"朋友圈"需要由编辑来主导建立.本文将以"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的营销方案为例,重点阐释扩大专业图书"朋友圈"的几个有效措施,以及最终转化为专业图书的实际销售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学术图书为什么外国出版社不愿意出版、外国人看不懂?笔者认为,翻译质量、翻译经费是出版"瓶颈",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根本问题。目前,中国学者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比较困难。外国出版社总是觉得我们学者的学术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学术研究不够严谨,表述方式也与西方学者大相径庭,从而导致我们丧失了在世界学术界中的话语权。上述原因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图书翻译出来了,而读者看不懂,被告知翻译质量有问题。于是要求由外国学者修改译稿,  相似文献   

9.
一、图书市场新话题:图书生命周期缩短 这几年,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出版业整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版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现象,需要我们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来认识。图书的生命周期缩短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当然,这里所指的图书的生命周期,是指图书的市场寿命,即图书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其长短受读者需求变化、图书被同类读物所取代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图书的使用寿命或称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磊 《出版科学》2007,15(2):73-75
学术图书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学术图书"卖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精品图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大众化的读物,而且还是精品读物。“大众化”,一是指读者的大众化,它以一般民众为读者对象;二是指图书内容的大众化,其内容应为一般民众所关心的或乐于接受的;三是指表述的大众化,即语言通俗,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能够读懂。但大众化不是庸俗化,庸俗化的图书就不是“精品”。精品图书应当品位高、质量优。大众精品图书的种类很多,如文学类、消闲类、时尚类、保健类、大众教育类读物和少儿读物,等等。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始于选题策划,渗透于组稿和编辑制作过程,在宣传促销阶段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品牌研究者戴维·阿克的"品牌资产"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品牌实例,探析学术图书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笔者认为,要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完成特定学术图书品牌意识的宣贯;通过建立丰富的品牌联想,充实学术图书品牌的内涵;通过完善的品牌服务,最终提升品牌忠诚度,实现强势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13.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14.
试析学术性及其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认为,学术性即追求未知的探索性和超越现实的非直接应用性.用普通的话说,即为学术而学术的特性. 下面从学术性与学术、学术性与学科性、学术性与应用性、学术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与科学性的比较中,对学术性的内涵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仅是"按需印刷"的代名词,只有基于大数据利用与分析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才能实现学术图书的作者、读者与出版者需求的统一.本文论述了学术图书按需出版的基本途径、实现策略,以及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6.
洪琼 《出版广角》2015,(3):70-71
"浅阅读"时代的到来,既给学术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推出更多符合读者新品位、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通俗类学术书,又不能随波逐流,将严肃类学术书庸俗化、低俗化。我们在提升严肃类学术书图书质量的同时,应注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走出一条新时代的学术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17.
钱方针  陈鑫 《出版广角》2016,(21):13-15
学术图书如何进行专业营销一直是学术出版的难点.文章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飞机出版工程"丛书、"复合材料手册"丛书和"光物理前沿系列"丛书等优势学术图书营销实践的分析,探索学术图书的特点、营销的必要性、营销的特点以及营销渠道,讨论目前国内学术图书专业营销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术出版物指有关外语语言学、外国文学、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跨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各类图书。这类图书发行量小、受众面窄,但对于引领外语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列举我国目前外语学术图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外语学术图书开发的新动向,并就外语学术图书新的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栩 《今传媒》2011,(8):117-118
目前,在图书出版机构,由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学术专著备受冷落。它并未实现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编辑在策划这类选题时,应该找准学术著作的学术定位、读者定位和作者定位,并充分掌握市场规律,主动承担一部分营销人员的职责,从多方面培育学术专著适应市场这一土壤的特质。这样,学术专著亦可成为图书出版机构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学术图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由于其书评要求高、难度大,由读者撰写的学术图书书评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的推荐理由和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内容评价,较难为其他读者提供信息向导。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自建书评中心的学术图书书评为代表,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书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与"豆瓣书评"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并讨论了其组成的必要构件和结构化方式,以期在降低读者撰写学术图书书评难度的同时,提高这类书评信息导向的效率,促进图书馆更好地挖掘和推广馆藏中有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