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家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贡献甚多,其留世文字中有关教育论述达数百万言,且其论评的领域颇为广泛。在教育主权的维护上,他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推动了近代中国对教会教育的接收;在教育领地的开拓上,他最早呼吁重视乡村教育,促成了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形成和乡村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教育发展的层级上,他极为注重义务教育,全面阐析了在以农为主贫穷落后的中国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课程变革与近代"新教育"探索密切相关。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反映出近代"新教育"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具有"新人格"的国民;二是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三是崇尚实学真知和生活能力养成;四是关注儿童兴趣和个性特长发展;五是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化"相辅相成,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中国近代化进程又不断作用于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发展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并对近代教育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886年,来华传教士卜舫济正式监管圣约翰书院。他严格学业标准,全力推行英文教育,调整学科体系,注重"三育"发展,改善校舍建设,培育出的"圣约翰教育制度",启发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圣约翰大学在移植西方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难以摆脱西方教会对近代中国人才培养的影响,致使卜舫济教育理念由灵活走向守旧。在突遇内外政治局面动荡的艰难时期,其保持圣约翰基督教性质的努力,以及对学潮迭起的隐忍,亦难以获取执政当局与公众对教会学校严守中立信条的同情,正是这种"圣约翰大学政治立场"与"国难"之间的冲突升级,最终使得卜舫济在处理圣约翰立案问题上选择"坚持独立"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圣约翰大学的后来发展及其命运,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时期,卜舫济教育理念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俞启定 《教育研究》2021,42(6):62-69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会的学术研究泛及近代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学会从事学术研究,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又折射着新式教育勃兴的急切呼唤,由此使其学术研究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纯学术研究。依托学术研究的开展,教育学会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历史进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张伯苓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引导下,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开创的南开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梳理,为当今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6,(1):113-117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美育家的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极为注重革新教育思想,倡导"以美育代宗教",并大力创办美术院校和书法社团,将"书法教育"纳入到了美育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对中国近现代书法教育产生了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科学教育步入制度化阶段,"五四"时期开始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倡。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症结是单纯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教育以伦理道德为教育核心,以"圣人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儒家学说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科举制联系在一起,更使中国传统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独具特色[1]。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在外来侵略下发生了改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教育肩负的使命,现代教育则以促进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的教师教育思想源于其创办新学的实践和向外国学习。他将教师教育当作是兴学育才的第一要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既注重对教师的职前教育,也重视对教师的职后管理。受其教师教育思想影响的《奏定学堂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战斗的教育思想,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无情批判,欲为教育变革扫除障碍;它对"教育救国"论进行了批评,摆正了革命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正确路子;它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演进,使民初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近代教育学术团体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教育的发展而兴衰起伏。它积极评议重大教育问题、引导教育舆论。对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实际事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了组织动员、示范促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代教育改革运动的方向、内容和深度,推动教育改革。它还积极参与兴办地方教育事业,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该书院招录广东、广西两省优秀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注重传统文化和西学等知识教育。为两广培养了许多新式人才。毕业于该书院的广西学生大多成为对广西有用的人才,他们促进了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掀起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教育期刊是展现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窗口,是近代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外国教育思想的引进和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理论传播的历史,总结出教育期刊传播的主要教育理论内容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伴随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以我国"新"教育出现后校训的确立为起点,分析"新"教育对中国学校校训的影响,同时对校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进行相关探析,借此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这一历史事实,从而总结现代教育思想在校训确立中的正面价值,为深刻理解教育转型的艰难和教育的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在"新政"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其新式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袁世凯的新式教育思想为主线,探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并对其新式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予以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而且其院系后来也成为新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注重理论、实践、实际三结合,注重敬业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机构交流与合作,对我们今天办好农业教育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