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雷 《中国广播》2004,(11):18-19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是以从事新闻事业为自己革命的重要内容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决定了他们要宣讲自己的思想理论,就必须通过报纸杂志(也应包括书籍),因此,他们不仅是许多报刊的撰稿人,还亲自编辑出版过不少种报刊。在他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有许多名著都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留下了大  相似文献   

2.
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分不开的。由此,为了增强新闻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独特的导向功能,实在有必要重视并强化说理的幽默效应,让我们的新闻评论多一点幽默情趣。   幽默是战斗的…  相似文献   

3.
去年10月末,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之际,该栏目在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基础上,打出了“公共新闻”的旗号,并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20多名权威专家就“公共新闻”与卫视新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时间.“公共新闻”这一电视新闻新形态(抑或是新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中国社会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4.
交代新闻事件的历史和环境的新闻背景,其功能和作用.往往被一些记者、编辑所忽略,他们认为与新闻的五个“W”等新闻要素相比,新闻背景实不足道。实际上,新闻背景作为新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闻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社会新闻的弊端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新闻知识》2004,(3):27-28
伴随着近十年来第三次电视革命的到来和各地都市报、晚报的风起云涌,民生新闻成为当前新闻传媒的热点,身价暴涨,俗称“8小时以外新闻”的社会新闻,作为和受众联系最为密切、关注受众最关心问题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种种信息需求和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的愿望。但同时在这股热潮的袭击之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军事新闻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着严肃的包装,读者读起来有些沉重。庄重不等于呆板,严肃不排斥活泼。而在军事新闻领域恰如其分地介入幽默的手法,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将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借鉴的途径。幽默之于军事新闻,绝非哗众取宠,趋时之策。且不说西方报界将幽默用于新闻作品已成为他们的一大特色,就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也没有把幽默视为禁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都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们一生所撰写的大量稿件中,就有不少把严肃的革命战斗精神用幽默、生动的笔触表现出来。那些活泼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9.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  相似文献   

11.
l978年至今,新闻领域显然发生了不寻常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作用于当代新闻,而且还将有机地融化于未来新闻事业发展趋势之中。总结历史是人类向前发展的一种独特方式。当改革的实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程,我们也许来到了一个该稍作停留,回首过去,作一番总结和思考的驿站。新闻写作改革是新  相似文献   

12.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3.
闻佳琪 《声屏世界》2022,(1):118-119
罗伯斯庇尔和列宁作为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领袖和思想家,将政治思维、革命实践与新闻思想紧密结合.在相似的革命历程中,罗伯斯庇尔秉持的西方自由主义报业理论与列宁继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因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渊源截然不同,使得他们对报刊职能观的选择及面向对象、报刊的首要功能、出版自由观念等新闻思想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新闻报道工作“满园春色”.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7年夺得“前进杯”。他们用1500多篇新闻稿件,诠释了部队新闻写作的一片繁荣景象。该旅官兵说:“这是旅党委关心、支持报道工作取得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大力倡导记直接在新闻现场作现场采访报道。这种报道形式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记带着他们一起去经历新闻事件的始末,增强了现场感和亲切感,又增加了真实性和可看性,因此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评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不但特别注重发挥新闻评论对革命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还结合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自己动手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写出了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评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数十年的摄影实践中.军事新闻摄影界的老前辈总结出的一系列军事新闻摄影理论,较好地指导了军事新闻摄影的实践.使军事新闻摄影在我军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以及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今在军事新闻摄影领域还存在着拍摄题材陈旧重复、思维方式单一循环、手法技术老套呆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不管他是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还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导演,他的责任感.使命感都使得他认识到,自己不仅有责任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且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健康高尚.积极向上.有导向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要完成这些任务,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用意志去努力挖掘.捕捉.筛选.联想  相似文献   

20.
基层战士报道员能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并干出一番业绩,大多得益于新闻干事的传帮带。可以说,新闻干事就是他们走上新闻路的启蒙老师。新闻干事的风和作风,对他们新闻路上的成长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新闻干事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负起责任,当好基层战士报道员的领路人,当好他们新闻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