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时期来,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被他的批评者们贬斥为“先天的泛逻辑主义”,“宿命论的决定论”,“神本主义”,“荒涎悖理的历史合理化辩护”。本文力图揭示黑格尔历史理性思想的真相,消除人们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深刻误解。  相似文献   

2.
梅洛-庞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3.
国际制度研究: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 《教学与研究》2005,1(3):52-58
国际制度研究在早期阶段具有形式或法律的制度主义的深刻印记,在研究方法上属于旧制度主义的范畴。行为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国际机制”概念的提出为新制度主义取代旧制度主义创造了学术积累上的必要条件。当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就解释行动的基本逻辑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属于“预期结果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则属于“适当性逻辑”,但就历史观而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都认为历史总是有效率的,历史制度主义则将无效率的历史带入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哲学的秘密何在?这一问题,谁都知道,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打开黑格尔哲学奥秘的钥匙。但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在黑格尔的康德起源中,有的人在反理性的泛悲剧主义中,有的人在辩证法的戏剧化所造成的“哲学喜剧”中,有的人在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有的人在“反思论说”中,有的人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命题中,有的人在“否定性的辩证法”中等等,看到了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这些看法,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可以说只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方面或因素,还不是真理本身,因为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全体。  相似文献   

5.
早期卢卡奇的小说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理论》作为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作,将黑格尔历史主义总体性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历史过程和文学形式发展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卢卡奇进一步在现代小说中划分了历时态的小说形态范畴,将小说视为资本主义世界“异化”了的主体性的文学表现。尽管卢卡奇的这种“历史形而上学”的小说历时形态分类指向对资本主义生存状况的批判,但其体系的“形而上学”也使卢卡奇无法摆脱他所继承的德国唯心主义和“精神科学”传统,从而使其“小说形态学”偏离现实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哲学对社群主义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黑格尔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给社群主义批判新自由主义一定启发;黑格尔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历史传统的关系的论述直接影响了社群主义。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基于唯科学的和结构主义的立场,在矛盾问题上反对“一元决定”论,主张“多元决定”论,认为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精神的矛盾及其发展观是“一元决定”的还原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矛盾是“多元决定”而非“一元决定”的结果,社会、历史是“多元决定”而非还原主义的产物。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部分学者在“主—奴辩证法”中解读出“主人变成奴隶,奴隶转变成主人”,纯属误解.基于唯物史观,从感性活动和历史的角度,对“主—奴辩证法”进行分析,将戳破“主—奴关系”反转的哲学神话;在黑格尔的表述中,奴隶并没有在现实中冒生命危险去实现自己的自由,而是倒向了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与基督教主义,因而并没有“转交成主人”.“主—奴辩证法”作为黑格尔青年时期最深刻、最神圣的思想之一,其中的欲望论题、承认论题、死亡论题以及劳动论题,都成了后人汲取思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历史主义”传统的肇端者,赫尔德奠定了历史主义中的整体性思想,强调了文化在个人、社会和民族上的继承性,传达了感性意义上的异化思想。但是,赫尔德并没有解决历史思想充分普遍化的问题,仅是以经验的理性作出一般的判断。席勒在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影响下,通过引入“世界历史”概念和提出“三阶段说”,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这一缺陷,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黑格尔以近代市民社会为背景并通过宏大的哲学体系,把这些思想吸收进他的历史哲学之中,但最终却陷入了体系建构的窠臼。马克思对黑格尔予以批判地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怀疑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精深的难题之一。这从一些顶尖哲学家的评述中可以看出:康德断言,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证据来反驳否认外部世界存在怀疑主义,这是“哲学和人类理性的耻辱”;黑格尔宣称:“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奎因指出:“休谟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既然是耻辱,则不能不设法消除;既然是敌人,则不能不设法战胜;既然是难题,则不能不设法解答。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对于理性自我超越性的揭示和把握,是他超越感性、知性哲学,解决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对立统一,朝向理性矛盾自我和解之关键。在此,黑格尔克服了以康德、费希特为代表的在理性自我超越性问题上“应该”(Solen)之软弱性,通过意识形态演化、逻辑演绎、历史现实运动等途径,揭示、显明了理性自我超越性就是朝向逻辑普遍性的超升,也即朝向自身内在的本质,朝向自身的无限的自由冲动。黑格尔对理性自我超越性的解读不仅改造了传统理性观念,澄明了人类精神本质特性,确立起崭新的理性观念,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西方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绝好文本  相似文献   

12.
杜娜叶夫斯卡娅认为,只有重新考察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价值,才能找到“马克思的原始基础性”,即贯穿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新人道主义”。她在作为革命辩证法基本内容的“新人道主义”的理解层面上“重建”马克思主义,就是试图说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或者说是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革命辩证法,是实现人类自由的革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由于对目的所包含的各种矛盾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便有了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分。黑格尔批判、克服前人在目的观念上的外在、“应当”之僵硬和虚幻,抓住人类行为活动的目的性这一根本特性,深刻揭示、呈现出目的的内在环节,并对目的与工具的辩证矛盾加以精辟论述,从而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客体的客观制约性的矛盾统一于“目的理性”,为后人切实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矛盾关系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对黑格尔“目的理性”的发掘及其运用,有助于批判、冰释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价值学说与工具主义所人为设置的目的与工具的对立僵局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拜物教,认为黑格尔把国家神化并宣扬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企图用抽象的“国家主权”取代“人民主权”。列斐伏尔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阐释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凝聚着理性与暴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具体论述逻辑学每一个范畴之前,将逻辑思维划分为“知性”、“否定的理性”和“肯定的理性”三个阶段,并认为这三个阶段是每一个具体概念形成的三个内在环节。从根本上说,黑格尔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是为论证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表达了这样一种矛盾理论:它试图借助对立面的调合与扬弃来消解社会历史中的冲突.其手段是:将导引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归因干现实幕后的驾驭力量——“理性的计谋”.这样,它的政治理论就描绘了一种秉赋自我调节系统的开放社会模式——它并不完全地体现在1821年的普鲁士中——而是设定在历史哲学的构架内.但另一方面,黑格尔又借密纳瓦的猫头鹰的典故,老于世故地玩弄调合与扬弃来预言在先的理性与现实的中和.他运作辩证法炮制出“自我完成的理性正在实现中”的预言,借此对革命施加严历地、根本性批判.同时,他还抛出“后革命的矛盾调合论”,为德国召唤宗教改革以拒斥法国式革命.  相似文献   

17.
王蒙的“季节”小说系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叙事模式,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手段,在“文体的狂欢”中采取了广泛的“对话”策略,在对历史的充满人文理性和历史理性的追问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与文化地位进行了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上,黑格尔的价值思路对马克思具有诸多启迪。但从探底的理论成果看,马克思毕竟超越了黑格尔。这具体表现为:在终极关怀的依据方面,马克思以“内在于个人的实践整体结构”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整体凭借”;在终极关怀的主体观上,马克思以“现实个人本身”取代了黑格尔的“源于绝对精神的人类集体”;在终极关怀的实现问题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否定了黑格尔的“个人对国家的无条件服从”。究其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维路向,确实在质底上胜过了黑格尔“国家整体主义”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9.
观念在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各异的学术大家们的阐释中存在非一致的外延和内涵。古希腊柏拉图用以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中 ,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 ,康德称观念为“纯理性的概念” ,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的概念 ,如“上帝”、“自由”、“灵魂不朽”等。黑格尔认为观念是“自在而自为的真理———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在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 ,观念被归结为主体的感觉与印象或产生世界的创造本原 ,它是事物的“涵义”和“本质”。在英国经验哲学中…  相似文献   

20.
早在150年前,黑格尔就颇有见地地指出:“在怀疑论的面前,人们是怀着很大的敬意的”,它是哲学和哲学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一种“具有极高修养的辩证意识。”马克思也称赞他们为“哲学家中的学者”。时至今日,怀疑主义仍被视为是一种荒谬的理论,是认识发展的阻力和怪胎,并以举手之劳就可将其克服。追究这种看法的根由,与我们长期以来对怀疑主义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与研究有关。如果一旦把怀疑主义纳入整个认识论发展的逻辑进程,就会发现怀疑主义不但对认识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它所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犹如认识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吸引着众多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