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比较教学法在书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书法教学离不开读帖,没有读帖,便没有视觉感知,便不能做到胸中有数。读帖,无论读笔画、读结构还是读风格神韵,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的。一、几种常用的比较读帖法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学生自主读帖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借助媒体,使传统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有趣,能让学生感知到读帖的乐趣,大大激发了读帖的热情。二是循序渐进,通过读笔画,读结构,读字群,学习读帖方法。三是示范引领,教师教会学生根据字的重、难点进行观察,对字形结构、笔画位置等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住汉字的整体特点,做到胸有成竹。四是练评结合,学生在练评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实实在在地内化了孩子的读帖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书法,读帖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古人说,学字“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业始入神”。这是经验之谈。可是,很多学生对临写比较重视,对读帖却不以为然,甚至不明白何为读帖,怎样读帖。何为读帖?“读帖”实际上是看帖,是在用眼睛“读”的同时,开动脑筋对帖上的字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艺术特点和规律。通过反复品赏,静观默察,使自己不但领略所临碑帖的笔意体势,而且烂熟于心,储备于脑中,并能令其在想象中复活跃动或映现眼前,这样,临写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落笔得法。怎样读帖?可从揣摩用笔、分析结构、玩味章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宋代书家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读帖,即在临帖之前或临帖之余,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和格调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进行临习。《读帖》一课,我聚焦"什么是读帖""怎么去读帖"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知"读帖"、学  相似文献   

6.
读帖三式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更能提高我们艺术分析及鉴赏能力的修养。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为此,读帖方式有三:  相似文献   

7.
写字教学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写字指导的方法更重要。经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写字教学运用“四步法”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步:学生读帖
  读帖如读书。在学生读帖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认真思考,还教给学生读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读帖     
读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读帖是临帖的前提。通过同一碑帖之内的比较、不同碑帖之间的比较、读帖与临帖的比较 ,可以较好地把握碑帖的形式。通过与作品的形式相联系、与创作主体相联系、与作品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可以较好地感受碑帖的神采  相似文献   

9.
论读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读帖是临帖的前提。通过同一碑帖之内的比较、不同碑帖之间的比较、读帖与临帖的比较,可以较好地把握碑帖的形式。通过与作品的形式相联系、与创作主体相联系、与作品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较好地感受碑帖的神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对学生的个性、审美情趣和人格的培养等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作用。小学生性格活泼,对古代碑帖的接受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在临写前不仔细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如何在学习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帖并且乐在其中。教师应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注重氛围的营造;榜样的树立;教给学生读帖方法;在比较中领悟字形特点;在归类中寻找书写规律;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读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可读的试帖诗试帖诗是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古人诗句命题。试帖诗作为文人诗的一种形式,自唐朝以后创作者代不乏人。清代曾以“尸谏孤忠”而震动朝野的吴可读就创作了不少试帖诗。其《携雪堂全集》中有《老骥伏枥》一题50首试帖诗,写作时间长达...  相似文献   

12.
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学,要培养他们的读帖能力、模仿能力和比较能力,使之更快、兴趣更浓地把握书写的用笔方法和结字规律,从而提高书写的效果。1 读帖能力的培养。读帖就是观察,让学生临写前认真看帖上的字,做到眼到、心到。书上的字是供写字的范字,是为学生临帖提供的框架,不要因为有了范字,便可以随意照写,草草了事。动笔前一定要学生打开书认真地读书上的范字,在读帖之前,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所写内容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帖。这样学生的观察才有一定目的,为动笔打下前提。如:教“木”字,首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来信谈到读书问题,很感兴趣。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帖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相似文献   

14.
读帖是对法帖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揣摩,总结其用笔规律、结体规律,最终理解和领悟其精神的心理过程.读帖不能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还应关注法帖所透出的书法家的精神品格和古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11):F0002-F0002
所谓读帖,实际上就是看帖,即对所学的法帖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书写的方法与规律。 学习书法,历来都十分强调读帖。宋代大书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书家姜蔓也说过,学习书法,一定要选名碑名帖,放在书案上,挂在墙壁上,朝夕凝视,揣摩其运笔之理。可见,读帖,是为临帖作好准备,是学习书法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直接兴趣尤为重要。小学生书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都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力,成为思考创造的主角。一、分层读帖,化繁为简读帖是一门学问,有很多讲究。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读帖,习得方法,就需要一定技巧。  相似文献   

17.
学好书法,首先要学会读帖。该文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例,从整体观察和局部分析两方面提出有效读帖的对策,即整体上要宏观把控书法作品的风貌,局部上要微观探究书法作品的内涵,采用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法,以期为有效学习书法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宜学型写字课堂是指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字帖研读,进行合理的联想,辅之以特色训练,进行多元评议,儿童在自主、自由、自信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感悟书写奥秘的课堂。课堂以"读帖内化"为主线,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要学法,在师生精彩的互动中让写字课堂生动起来,建构起灵动的宜学型写字课堂教学模式。一、以趣促读,引导发现美写字看似枯燥无味,学生更是不愿读帖。其实只要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同样能激发学生读帖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感知帖文信息。  相似文献   

19.
书道悟语     
学习书法,任何人都不能绕开对古代经典书法潜心临摹的必经之路,这是现代人承传民族文化的行为方式。临摹之前,又必须学会读帖的功夫。读帖,古人谓之心写,这是与古人倾心相悟的过程。有了对范本静观默察,谙熟于心,揣摩品味,使自己心中对字帖有一个清晰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