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2.
郑志红 《天津教育》2023,(13):153-155
<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创新和发明的出现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通过以“问”导“思”、以“问”导“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深度课堂的构建。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思维发展,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要点新课改倡导引导学生达成“深度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提问得法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迪学生思维 ,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对于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提问 ,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见解 ,下面仅就几个常见而又容易忽略的问题提一些看法。1.多与少。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一种形式 ,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手段 ,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问得多好还是问得少好 ,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反对教师从头到尾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同时 ,也反对处处问、时时问的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有少…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 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布鲁姆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我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加强提问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提问—思考—回答一评鉴,融合了教与学的双向思维。“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则可以使提问成为开发智力的“钥匙”和吸引注意力的”磁铁”,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环节。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明确目的,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提问的目的在于: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或者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是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克服非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对教学现场的有效控制。 根据上述不同目的,适当地选择提问方式,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进行问题设计,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时机。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多方设计并引导学生互答,并创设生问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个性的思维,开创新时期学习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丁宇红  李颖 《江西教育》2001,(10):36-36
1.把“提问权”交给学生。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总是预先在教案中设计出许多问题,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而没有提出问题的权利。创新思维要求教师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由“一言堂”、“老师问”变为学生问、讨论式的课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例如:在教授JBIL84时,第五部分要求看彩图第三页然后阅读一篇短文,本段主要以叙述的语气来介绍和描绘图中出现的人和物以及这些人物的动作。学生们看着彩图,纷…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做到“善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克服窒息学生思维的“满堂灌”的做法,提高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有时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成效,教师就应在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文章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反思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更深入的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善于“问”才能启发引导学生的“问”;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邀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有下列作用:第一,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提问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问误区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提问的无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随意设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这样的提问会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比如,有的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常提一些与授课内容毫无联系的问题;有的教师为问而问;有的教师以问代罚,刁难学生;有的教师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抽象空洞,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适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无序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余荣军 《广西教育》2011,(31):44-44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应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善问。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善问可以使教者从中获取珍贵的反馈信息,更好地组织教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提问的处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3.
林碧珍 《学苑教育》2012,(19):45-45
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的问题要问得准,问得巧。  相似文献   

14.
许多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采取“问导”式的“课堂讨论法”,即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最后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讨论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依然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生从师问”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也正是时下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只重视教师“问导”,而对学生的“导问”重视不够;只关注教师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  相似文献   

15.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思维之源、思维之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纽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成败.高效的课堂教学依靠高品质的课堂提问.但现行的课堂实践中,存在不少“伪问”“假问”“碎问”等无效提问,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一定要避免课堂提问的零碎性、随意性、浅层性,必须提出有益于教学的“真问题”——具有教学价值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的“真思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品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被课堂提问牵绊着,每每苦恼于不知该问什么、该怎么问。 稍不留神,问题就会跑偏,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导致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中疲于奔命;甚至,为提问而提问,在学生的思维尚未进人佳境之际,就迫不及待提出一系列带有探究性质的“难题”,将学生置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至于提问不得要领、空洞呆板、单凋直露,更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能激起课堂教学的浪花,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没有教师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教师“问”的引导,学生可能难以有思维的发散,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得精、问得巧,问到点子上。提问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逐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叶圣陶语)的境界。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科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科学课的问题一般分成两大类别: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事实问题,也就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  相似文献   

20.
一、弗牵——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在具体实施提问时,教者还要注意变单向提问为互动交流,形成师问生、生问师、生问生的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