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灵魂的性质集中反映在诗文化与民间文化、诗文化与庙堂文化、诗文化与宗教文化、诗文化与传统教育、诗文化与古代文论批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决定了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功能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力量、获得涵养。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室内装饰文化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正庆 《考试周刊》2011,(40):227-228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所谓传统不外是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室内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武术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中国传统武术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开放的包容性.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着手,探讨其文化包容性的存在及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我国传统武术扎根传统文化,自然也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的特点及其表现出发映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人文情怀,探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功能、形态、社会功能等方面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98):1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内涵,内部各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当前背景下,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是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资源.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德育功能显著,有选择地继承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通过生动有效的施教途径,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有其显著的育人效果,故此,学校德育必须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学的教化传统、传统的启蒙精神乃至佛教文化都成为其文学启蒙思想建构的宏富资源,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资源是其文学启蒙思想得以形成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与中国的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林译小说序跋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林译小说序跋继承并发扬中国爱国主义传统;抵制专制主义,提倡民主政体,向往法制社会;高度重视传统的孝文化;强调传统史传文化;强调中国传统诗学。总之,林译小说作为西方小说,其序跋充满了西方文化语境;同时,林译小说作为翻译小说,其序跋又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聂鑫 《现代企业教育》2011,(14):218-218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并以其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及其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势必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来挽救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当代平面设计的创作源泉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现代化学、现代科学彼此相通。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德育融入,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通过赋予其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文化系统来说,对理想人格的设计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系统通过其对理想人格的设计,从人生远景上影响、观照、选择和塑造个体人格,从而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获得普遍的心理认同,形成文化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其完备、其成熟、其发达、其历史之久远,其影响之深广,在世界文化体系中都是不多见的。这种情况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完备、成熟、发达程度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升华和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才避免了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断裂的危险,诞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有了正确导向。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发土壤,赋予其以民族表达形式,促使其话语权得以提升。正确处理和对待二者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德化陶瓷艺术,希望为德化陶瓷的创造、发展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儒、道、佛三家思想深深融入中日传统体育文化之中,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伴随其文化思想道德内涵流入日本,中日民族传统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丰富多彩的个性,中国固守传统文化思想特质,而日本对异质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100多年近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消除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与激进主义、全盘西化的二元对立:前者固守中国传统,后者抛弃中国传统,结果都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西互为体用乃是一种扬弃了上述二元对立的新的文化转型战略,其基本路径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并使之与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相结合,从而成功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  相似文献   

18.
传统音乐作为中国固有的音乐文化形式,始终相伴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演进,传统音乐具有其特殊文化功能,它扎根于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服务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近现代以来,传统音乐逐步走向衰落,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在当代有何意义,文中分析传统音乐在当代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探寻其中蕴藏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生存论境遇,是现代性的外在楔入所造成的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断裂。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所进行的百年求索,呈现为文化体用观上的某种"三一式"结构,即"道器一体"—"中体西用"—"体用不二"。其中心意旨是保守中国文化之"道",即捍卫作为文化基因的儒家传统,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以期中国文化传统在其历史性此在中开出别样的现代新文化。较之激进派,保守主义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体认显得更为深沉和成熟,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性反思,以及对自身文化之"道"的奋力捍卫,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文昌文化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所产生的淳化世风,净化人心的思想结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佛、道的精华,但又独立于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其主要内容为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等,主要传播方式为洞经音乐。文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代替的民间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世俗精神关怀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