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清代北方商业出版开始兴起并达到繁盛,其中山东聊城叶氏家族祖孙三代积极参与坊刻举业书的编纂引人注目。叶氏一族从叶葆自行编刻,到其子叶锡麟、其孙叶祺昌与"聊城四大书庄"之一的书业德密切合作,祖孙三代的商业出版活动,贯穿清代乾隆至光绪,内容上集中于试帖诗、律赋作法的讲解,及墨卷选集,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服务,针对性极强。聊城叶氏一族成为北方坊刻业中家族参与商业出版的重要典型,充分体现了清代山东坊刻业的繁荣与兴盛。聊城叶氏的商业出版活动,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清代北方坊刻业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中后期坊刻之流变与吴勉学的刻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坊刻指民间书坊所从事的刻印图书以获利的活动.明成化以后,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成长壮大,其图书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坊刻业的变迁.本文所指的明中后期主要是指成化至崇祯(1464-1664年)约200年间,在中国刻书史上,是坊刻业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其中隆庆、万历年间变化更是显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明中后期坊刻业流变的分水岭.徽州坊刻大家吴勉学的刻书活动就是在此时期,其刻书特色充分体现了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发达,服务于书坊的木版刻工是聊城刻书产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刻工的来源及构成、刻工技艺水平、刻工生产方式、刻工工价、刻工所受的经济剥削等方面,对聊城刻工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侧面反映出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的概况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聊城民间坊刻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初年.好友堂就是最早的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因资本微薄,只印卖启蒙读物、通俗读物、唱本之类,可以说是聊城民间书坊的首创者.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等相继开业,以后发展到二十几家,这些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到清康熙、嘉庆、道光之际,聊城民间坊刻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全国刻书、印刷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兴盛的社会背景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与情报》2006,(5):132-136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政治统治由明初的严酷到中后期的逐步松弛,为民间书坊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市民的物质生活、阅读文化需求与满足提供可能;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向,文人与书商热衷于通俗文学作品创作,迎合了市民社会的需求,成为民间书坊勃兴的助推剂;与出版业相关的轮班制的废除及印刷业、造纸业的技艺提高为民间书坊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江南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浓厚的人文意蕴也促成了民间书坊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宋代刻书产业因雕版印刷术的进步而繁荣起来,官刻、坊刻、家刻三大刻书系统共同发展支撑起宋代庞大而勃兴的刻书产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公文汇编等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7.
王栎茗 《兰台世界》2024,(4):144-147
晚明坊刻业发达,书市繁荣,印书成本降低和图书需求的扩大使图书价格低廉,为市民大众所广泛接受。售书可观的利润驱动着书坊持续刊刻图书推向市场,晚明书坊在定价时综合考虑利润、大众购买力、大众阅读需求,采取分级定价的市场考量,以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图书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8.
宋代刻书产业因雕版印刷术的进步而繁荣起来,官刻、坊刻、家刻三大刻书系统共同发展支撑起宋代庞大而勃兴的刻书产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公文汇编等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9.
李士钊先生(1916年10月-1991年3月),曾用名李士杰,山东聊城人.早年就读于私塾,省立中学、聊城第三师范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从1937年冬以新闻工作者投身抗战阵营开始,一直从事山东历史文化和地方志方面的工作.聊城是他的故乡,因此,他与聊城地方文化就有着不解之缘,写下了许多有关聊城地方文化的文章,对于宣传聊城,推动聊城的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聊城民间坊刻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初年。好友堂就是最早的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因资本微薄,只印卖启蒙读物、通俗读物、唱本之类,可以说是聊城民间书坊的首创者。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等相继开业,以后发展到二十几家,这些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  相似文献   

11.
朱茂明 《青年记者》2017,(18):38-4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深入挖掘、研究、弘扬一个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对于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经济发展,凝聚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聊城居鲁西、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气质.如何发挥聊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聊城报业传媒集团依托自身的传播优势,在建树地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士钊先生(1916年10月——1991年3 月),曾用名李士杰,山东聊城人。早年就读于私塾,省立中学、聊城第三师范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从1937年冬以新闻工作者投身抗战阵营开始,一直从事山东历史文化和地方志方面的工作。聊城是他的故乡,因此,他与聊城地方文化就有着不解之缘,写下了许多有关聊城地方文化的文章,对于宣传聊城,推动聊城的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书坊刻书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为了吸引读者,获取经济利益,书商常常在书籍上刊登图书广告.这些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清代书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中国版刻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书坊刻书与官刻、私刻相比,不仅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许多特点,很值得总结借鉴。然而,以往对于坊刻本的评价贬抑过低,往往称之为“最下”。我们不否认某些坊刻本所存在的一些诟病,但是如果把坊刻本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看问题,客观地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书坊刻书家在推进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传播和保存古代文化遗产、满足广大民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的。一、经营方面的特点 1.编、刻、印、卖合一,经营自主灵活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籍铺等。其前身是在街头闹市以图书作为商  相似文献   

15.
秦宗财 《中国出版》2013,(10):65-67
明清徽州坊刻图书既有巧用图书显要位置如标题、凡例、序跋、牌记、插图等植入广告,也有塑造自有品牌、借用名人效应促销。徽州坊刻图书促销特点是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了精英文化效应,广告宣传与版权保护并行,塑造"儒商"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商业出版活动存在于我国古代出版体系的各个阶层,而最具代表的是书坊刻书体系.坊刻以其敏锐的市场眼光、灵活的经营手法、独到的读者服务意识而独树一帜,其刻书之繁多、分布地域之广泛、从业者之众多、经营手段之多样,令官刻、私刻难以望其项背,可以说有了书坊刻书才有了我国古代出版业的兴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自1897年普利策与赫斯特缔造黄色新闻伊始,到今天一百余年的时间里,黄色新闻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一个令世界新闻界头疼不已的新闻现象。黄色新闻的巨大生命力根植于普通民众的庸俗文化当中。色情、暴力与犯罪等刺激性和负面性的传播内容,作为庸俗文化的代表,依次活跃在古代的通俗文化、近代的市民文化和现代的大众文化中。在近代,大众化报纸的勃兴使市民文化有了与新闻结合的机会,于是,黄色新闻成为大众化新闻中连接庸俗文化需求与报纸、利润的纽带。两性内容的传播在大众传播领域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将自己和色情内容相区别,两性内容总是以新闻信息或情  相似文献   

18.
张新雄 《新闻前哨》2003,(11):16-17
一、民生新闻是市民综合类报纸的重要方面军 1.民生新闻与它的勃兴 民生新闻是记者以普通市民的视角,对市场现象、经济活动、经济事件、经济成就等进行报道、解读的一类新闻。它关照的是市民的吃、穿、住、用、行、就业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出现多元化,出于竞争的需要,报业市场被不断细分。市民综  相似文献   

19.
吕希华 《军事记者》2011,(11):62-6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印刷事业非常发达,其刻书地区之广、机构之多、数量之大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代,书坊刻书业尤其发达,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程度。明代的坊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福建的建阳坊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