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其中具体鲜活的媒介实践,是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经验来源与实践基础。基于线性历史观、单一发展观和技术中心主义的发展传播学新旧范式,都未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逻辑,难以有效阐释中国的媒介与社会发展历史。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及其独特的媒介实践出发,结合新发展社会学的视野,围绕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媒介与发展传播的中国式经验与路径。提出应当超越发展传播学的传统框架,迈向一种新的媒介与发展传播类型学,这可以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照,也可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2.
蔡斐  张波 《中国编辑》2023,(4):11-16
中国式现代化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创新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概念体系、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理论体系、夯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要坚持胸怀天下,注重议题设置,满足全球共同价值诉求;更新话语表达,增强故事叙事情感共鸣,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要与时俱进,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发力,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实践与人才培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性条件。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教育关系的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进路,并反思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专业守正与创新创意的融合关系,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周勇  郝君怡 《出版广角》2021,(7):6-8,25
随着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期,由"人"引发的观念和行动能力问题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新闻与传播学界着力探索的方向.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技能、智识、德性"三位一体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出一条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杉 《青年记者》2023,(23):99-101
课程建设理应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给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提出的要求。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为例,在关系视角下研究改革“首课设计”“内容库设计”和“过程考核”,调整学习目标、教学时空和教学效果的动态边界,发挥项目式课程改革的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新技术变革之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战略性学科"和"平台性学科"属性凸显,"实践性学科"属性需要继续强化。本文回应当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普遍发展困惑,聚焦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中的主流与特色融合创新这一核心命题,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探索为案例,展开相关学科体系的革新与实践研讨。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关涉许多基本问题。其中,“建构立场”与“建构目标”是事关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出发点与归宿点的重要问题,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文章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根本价值立场。建构比较完备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闻学视野中的数字新闻时代)新闻学知识体系,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学术目标。为新闻教育、新闻教学、科研实践服务,为新闻实践活动服务,为新兴环境中的新闻业发展服务,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是时空条件下的产物,新闻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与地域相关,但“地方性”却较少被新闻政策研究关注。作为一种与城市相对的生产生活空间和综合性文化范式,乡村及其新闻政策的制定和传播有着独特的语境。新闻政策是党和政府实现乡村振兴、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新闻政策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新审视乡村新闻政策、乡村传播的重要地位,对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中国乡村的现代化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新闻学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新闻学研究应当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回应媒体融合传播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国新闻理论的自主性,构建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锋 《编辑之友》2023,(7):11-18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参与者、书写者与推动者。就本质内涵而言,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实践与理论体系及其方法论的总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接续百年奋斗完成探索、转折、蜕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跨越,是其历史逻辑的本质特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指引下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构成其理论体系的主体,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传播体系等共同构成其实践体系;坚持思想引领、理论创新,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动能,坚持技术赋能、强化科技支撑,持续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面向未来新闻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的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12.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闻传播学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担当与理论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理论创新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构建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在创新路径上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遵循,系统回应和科学解答好“四问”:应基于人民中心,坚守人民中心的价值立场和最终旨归,回应人民之问;应立于中国语境,面向国家重大问题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攻关,提供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支撑和智识贡献,解答中国之问;应基于时代变局,以学科基础前沿问题驱动基础理论体系化重构,回应时代之问;应拓展全球视野,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解决世界性新闻传播问题提供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求索世界之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创新指明了方向。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必须深化总结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以此为基,创新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科化,着力构建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抓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需要,是适应新闻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需要。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富滋养,以国内外新闻学、传播学等理论成果为有益补充,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本质与作用、制度与控制、内容与导向、手段与功能、对象与需求、艺术与效果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内涵,构成了逻辑严密、自成一体、开放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程金福 《青年记者》2017,(24):109-110
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研究兴起,而传播学本科教育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等高校提出设立经教育部批准始兴.在此期间,有关传播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以及传播学是否应取代新闻学的问题争论不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播类人才培养的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推进了媒体融合,传播类人才培养又当如何顺应此种快速变革的时代潮流重新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路径?本文比较分析香港和上海两地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为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本文所研究的传播类人才培养区别于新闻类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上以传播学为主的则属于本文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8.
赵鹏 《传媒》2019,(4):77-79
理工类高校发展新闻传播专业是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具有其先天性的优势,相对于普通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动手实践能力也更强。本文在明确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的困境,并重点从四方面入手探讨了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及传媒实践的现状,指出新闻传播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专业设置标准降低,一元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专业教育视野过窄,课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不仅桎梏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影响了我国传媒竞争力的提升.而着眼于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强化新闻传播的服务意识,协同创制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把媒介融合内容纳入课程教育体系,培养超出职业能力的理想与目标,不失为创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可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李娇 《采.写.编》2023,(4):160-162
“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融合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对传统滞后的具体教学、考核机制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改革实践,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树立正确价值体系、促进专业融合构建“TTCO”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多元化四个方面探讨切实可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