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源平台的参与极大提高了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推动了知识分享与学术创新,但也使版权问题复杂化。知识资源平台的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侵犯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作者、期刊、平台、读者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利益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只有通过完善数字版权立法、加强知识资源平台管理、发挥集体著作权组织作用等措施,才能保护好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协调好作者、期刊、平台、读者四方利益,推动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静 《出版广角》2021,(20):72-74
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内容粗加工化、活跃度低、粉丝规模小和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运营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扩大学术传播影响力,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移动阅读的行为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融合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数字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推动引导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大步伐迈进,成效突出.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的变革.基于河北省高校期刊新媒体发展的调查情况,文章从内容生产和传播发行两方面总结河北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差异化选择、合作化运营、"线上+线下"服务和协同创新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期突破河北省内学术期刊传播的困局,为高校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学术传播领域,虽然按需提供用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用户的学术信息需求的研究、开发和预测,已经成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的新主题.基于数字化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分类方式,我们设想将目前学术期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化成“多对一”的个性化传播.只有建立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共同体共生平台的大数据基础上,学术信息的“私人定制”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滨 《编辑之友》2016,(11):3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学术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内容获取与有效传播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深度融合;单介质线性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云出版”转变.文章提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因应策略: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制订整体规划,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保障体系,探索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路径,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信息传播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英 《出版科学》2018,26(3):82-85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阅读的经济形态、信息载体和传播平台都发生很大变化,学术阅读变成服务阅读需求为核心,注重学术信息传播、阅读、思考、分享、互动、评价等,学术阅读呈现浅阅读、碎片化、单篇化的阅读模式.传统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阅读群体在减少,数字阅读成为未来学术阅读的发展趋势.传统学术期刊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改变学术期刊的单一传播模式,明确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理念,实现学术信息双向传播,实现学术阅读的规范化、有序化、数字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正能量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正能量是学术期刊应有之责,学术期刊应成为正能量的导航者。社科学术期刊应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主动介入热点、焦点、重点问题研究,增强学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二次传播”,利用多种形式传播正能量,利用名学者的影响力营造正能量的学术生态,利用栏目主持人引导正能量,利用编辑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使得“学术”“阅读”“生活”以及“社交”等之间完美融合,部分新闻传播类学术公众号取得了较传统学术期刊更深刻的渗透力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发展困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目前本学科内主要期刊公众号在功能定位、管理理念、运营方式以及内容来源等方面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其在问题来源、方法指导、内容建构、活动营造以及学术争鸣等方面并未起到理想效果.拓宽内容来源渠道,增强学术凝聚力,增加分享价值,进行媒介批评和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一个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雅坤  侯翠环 《传媒》2012,(3):55-56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平台,是学术研究方向的引领航标,其质量和影响力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当前,期刊业数字化的发展势头,对学术期刊在办刊理念、办刊风格、办刊模式、赢利模式等方面产生了质的影响,那么在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尤其对于数字化相对滞后的区域性学术期刊,如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学术信息聚合、传播的主要平台,当前国内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运营遭到诸多挑战。探其渊薮,现有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运营体系存在合法性风险、稳固性风险和垄断性风险。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社、作者三方之间版权协议授权瑕疵、利益分配不均、独家授权等问题是矛盾频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应以版权协议为核心重塑运营格局,在厘清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基础上革新版权授权协议,重构收益分配机制。此外,政府应限制独家版权授权,与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共同完善公益性学术信息供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数字化期刊向数字期刊的过渡阶段,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加入数据库、自建门户网站和开发专业APP等多样化的转型路径.面对数字化盈利模式不明确、体制机制限制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学术期刊应坚持学术质量为王,创新学术期刊产品形式,并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同时布局全媒体,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最终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卉 《新闻前哨》2013,(9):23-24
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期刊编辑培训"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来自新华社、北京广播电视报、中国新闻周刊、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北京印刷学院等业界及学界的专家,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术期刊经营与管理实践、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新闻人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术期刊编辑应深入思考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步伐应对数字化的挑战,通过加快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数字化、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的舞台上占据更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陶范 《编辑学报》2009,21(4):292-294
互动是传播的重要特征,学术期刊因其学术性、读者和作者的同源性等特征,其传播效益的实现更有赖于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但我们对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关系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是在一定的学术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心理相互作用或行为相互影响。从表现形式看,它包括读者的阅读对话、读者的信息反馈、学术文献的引用、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学术批评和争鸣。  相似文献   

15.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成为当下媒介研究热点话题之一.数字化虽然缩短了传播的时间、拓展了传播的空间,但降低了学术期刊和受众之间的黏性,改变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引起一系列矛盾性的后果:受众对学术期刊认知度下降、期刊与受众的主体性丧失、受众的信息需求也被误导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术期刊应利用数字化平台作好自身品牌形象建设与宣传,而数字化平台则应通过技术改进为受众提供以学术文献为基础的拓展性信息服务,从而促进内容、技术与受众需求的融合性发展,实现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胡德乾 《东南传播》2022,(3):109-111
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内容开发、传播方式的深层次再造。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既适应了数字化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更对防止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先从学术价值实现、用户心理、技术支撑三方面对学术期刊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的兴起逻辑进行了分析,继而深入探讨了这一融合出版模式的现状,当前学术论文音视频融合出版主要存在编辑音视频制作经验有限、音视频内容学术价值不足、论文音视频原创性内容较少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用户思维构建、实现编辑专家化、创新内容生产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全面实现学术期刊论文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基本为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与公众的交互现状不容乐观,相互认知度极低.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的读者定位、内容设置和传播效果,证明学术期刊和公众建立关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为此,提出社科学术期刊与公众交互的优化策略:建立公众意识,以智慧服务读者;对期刊内容进行精深加工,以贴合公众阅读;建立话语权,对公众形成向心力;改革语用方式,建立新型学术语言;建立基于公众立场的多维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已成为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的中坚力量,其中学术期刊编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出版数字化竞争中,编辑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可行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艳  魏秀菊 《编辑学报》2016,28(2):114-117
针对学术期刊是否适合移动出版的问题,概述国内外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应用现状,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移动出版以其获取信息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的优势,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可发挥的独特功能如下:架起学术与科普的桥梁;充当期刊的大众宣传与内容导读平台;提供便捷的检索查询途径.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学术期刊对新兴移动传播方式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微信传播发展快速.这些都表明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具有可行性,可与期刊网站等其他出版形式共同构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20.
数字学术期刊在我国刚刚起步,不同于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学术期刊更强调其大容量、超链接的发布形态和即时互动交流的使用方式。《新闻春秋》数字学术期刊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不仅提供诸如视频、音频作品等新的学术发表形式,而且大容量超链接的技术手段,让学术成果的附加内容与价值也大大提升;即时互动的作者与读者的联系功能,改变了学术成果使用和交流。数字技术为学术期刊未来的出版形态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