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校企深度融合的多种形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以我校“学佳实习超市”为例,指出校企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双方优势资源要实现双向流动,而不是单项流动,否则校企合作只能是浅层次的,不可能深度融合,更不可能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竹 《成人教育》2022,42(6):76-79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必须从全面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团队这一环节入手,校企共建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政策的实施和提升办学质量。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共建研究中心、设立产业学院和高职联盟平台及政府平台来拓宽教师团队的引才渠道,还可以通过建立教师管理机制、制定工作平台制度、推行产业教授制度、实行校企双向流动制度来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各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校企双方推行创新的"双项目双向参与"机制,是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工学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一条高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之路.文章从民营中小型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动机分析入手,通过对联盟型校企合作模式的SWOT分析,创新了原有的校企模式,提出了由校企合作联盟、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教学工作和基于双向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支撑点组成的联盟型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联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了文化融合对校企联盟的作用机制,最后还提出了文化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吕玉曼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28-33
当前,我国校企人员"双向流动"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流动机制的缺失导致人员流动意愿低迷、企事业人事制度的分离导致低水平流动、先前工作成果的割裂导致流动人员生涯发展的"断层"等.实现校企人员高水平"双向流动"需要教育系统内外部力量通力合作,不断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构建"双向流动"常态运行机制,以用人机制为抓手推动校企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流动人员工作成果互认,逐步破除校企人员低水平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按照资源依赖理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资源依赖的稳定性,是形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资源依赖的稳定性,需要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作保障.为提高这种联盟的运行效率,必须建立协调,互惠、学习、制衡等运行机制.为充分发挥这种联盟的作用,必须下设制度研制、管理执行、信息处理和绩效评估等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8.
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是破解教师队伍根本性问题的“特效药”,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助推器”,是吻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当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存在的政策低效性、内驱力不足、合作不深入和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出现混乱无序、意愿较低、流于形式以及阻滞不通的现实痛点。因此,亟须通过建立逐级细化的多层次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政行校企”多主体合作体系、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运行机制破解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症结。  相似文献   

9.
孟庆东 《成人教育》2021,41(1):71-75
推动高职师资“校企双向流动”,有利于破解存量师资“双师”素质短缺,推动高职院校承担责任使命,实现人才资源社会效能优化。高职师资“校企双向流动”制度演变具有组织模式由“自发流动”向“协作流动”转变、流动要素由“身份流动”向“知识流动”转变、企业人员由“全职流动”向“兼职流动”转变、学校人员由“挂职流动”向“切换流动”转变的鲜明导向。为破解观念守旧、价值错位、制度低效等阻滞因素影响,提升“校企双向流动”实效,需要推动工程实践由“大水漫灌式”向“任务驱动型”回归,推动校企合作由“利益结合体”向“命运共同体”升级,建设一批内置于企业的“校企双向流动”支撑平台,构建有利于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治理体系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高职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构建提升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校企双向循环流动”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1.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建教师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反思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积弊甚多,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建教师评价工作.重建,是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评价工作应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群众性和法制性等基本原则.要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教师工作.构建强调了指导和权重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是开展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师德、课堂教学、教科研、身心健康、继续教育、学科成绩、学生测评等是特别要加强研究的教师工作评价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弊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一次考查,内容涉及作弊原因和防止作弊的措施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恰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还是能减少作弊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还需要尽可能取消作弊有利的考试,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综合语文学科的各种能力 ,培养思考 ,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由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酝酿)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而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多年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探索的着力点 ,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变作文教学停步不前、学生作文水平没有真正提高的局面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得作文教学研究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 ,在诸多研究中 ,人们更多地着眼于作文教学的过程研究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