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思想观念与价值信仰正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做了分析,剖析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思想中学生是 2 1世纪的主人 ,应当而且必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使他们从小牢固树立环境意识与观念。环境意识将成为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正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走向 2 1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森林的环境作用。2 了解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3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树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 …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中学地理教育担负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人口观等重任.而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使地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则成为地理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学地理教育在现实社会生活和国民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表明:地理教学要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并掌握利用、改造、保持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 的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和发展观,为将来投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校在地理学科教育改革中,以现代课程体系社会本位(以社会需要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学科本位(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学生本位(以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三大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观为指导,逐渐构建起以传递人类文明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以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课程,以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为主要教育资源的环境课程组成的三维立体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课程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和上海市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学地理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的过程,是使中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地理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手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观念、地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中学地理学科的内容不是地理学的“精深版”或者“缩略版”,而是具有适合中学生的“基础性”.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中学地理教育应怎样改革与发展,这是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学地理的教学只有通过改革与发展,才能巩固并加强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潘孝营 《天津教育》2023,(18):138-140
<正>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地理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合乡土地理、优化培育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兴趣,持续提升其探究地理意识和实践学习能力,使其形成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同化、内化、外化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和地理课程特点,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重知识的现代性、趣味性、有用性;2.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3.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等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注重转变课程观、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胡菊娣/江苏省江阴市中学中学地理教育担负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的重任,再加上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地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下面就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与同行商讨。一、文图结合,...  相似文献   

10.
陆纪燕 《林区教学》2011,(11):43-44
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理构建小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调控学习过程,辅助学生合作学习;科学评价反馈,升华学生合作学习。地理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合作观,更能使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乡土素材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乡土素材,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与价值观。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好乡土素材,让地理教学体现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虞军 《天津教育》2024,(7):162-164
<正>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指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仍然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认识到如何采取行动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社会现实,从多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一、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强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中国经济地理,所涉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城一地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5.
环境道德教育对于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活理念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和中学地理教育的特点,指出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课程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的主导和优势学科,以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探究式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际国内不同领域的高度关注。环保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为此,中学地理教学理应肩负起这个具有时代责任感的环境教育工作。使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承担主渠道作用。同时,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增加环境教育环节,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旨在以地理课程为载体。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手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树立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理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复杂性和批判性问题的技能,以新的环境伦理和价值观来改变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淑英 《地理教育》2022,(z2):40-43
地理核心素养是通过地理学习逐步习得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看待世界,认识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育人目的.地理课堂是理念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地理课程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美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元素,不但是丰富完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滁州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以琅琊山为校外地理资源背景进行考察.此次考察的特点是:促进高师地理与中学地理的结合,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考察内容全面、线路设计合理;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指出了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中学地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及此次学习效果不尽如意.最后提出了建议:充分挖掘校外地理课程资源、重视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