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外企员工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对179名外企员工进行“大五”人格、应对方式及SCL-9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企员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开放性、外倾性、友善性和严谨性的人格特质和成熟的应对方式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民营企业员工"大五"人格、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寻找成功的应对模型。方法:对长沙市6家民营企业456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层回归分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除员工性别、教育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外,其他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各模型中的各预测变量与因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变量的每一次进入都能够有效导致模型整体解释力的提高,宜人性×积极应对,宜人性×消极应对,智力×消极应对的交互效应都显著地影响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宜人性×积极应对方式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最佳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16P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5名医科大学新生进行研究。结果:1.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有显著差异;2.家庭的组织性、知识性、道德性、亲密度和独立性好,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3.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好的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较多;4.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性差的家庭,学生消极应对方式较明显。结论: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我们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气质性乐观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毒品依赖人员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探究.以便找到科学应对毒瘾的策略.对西北地区180名,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戒毒所的毒品依赖人员进行了测查研究.本研究采用了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特征问卷(16PF)进行测查.结果显示毒品依赖人员的应对方式为:“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人格特质表现为高“怀疑性”、“世故性”、“紧张性”、高“焦虑因素”和低“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低“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独立性”和低“果断”、低“心理健康”水平、低“创造因素”、低“新环境成长”能力等.毒品依赖人员的消极应付方式和其不良个性特质呈正相关.其中毒品依赖人员经常采用的应付方式“自责”和个性特质“实验性”、“紧张性”与“焦虑”之间呈正相关;个性特质“恃强性”、“兴奋性”与“内外向”、“心理健康”之间呈负相关.应对方式“退避”和个性特质“紧张性”、“适应焦虑”之间呈正相关;个性特质“恃强性”、“有恒性”与“感情机警”、“心理健康”之间呈负相关.毒品依赖人员心理的应对方式与文化程度之间的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毒品依赖人员人格病态化并常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二者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对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外向性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调节高兴情绪效能感与调节焦虑情绪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1.研究目的:调研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性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质关系的现状,为大学生了解、健全其人格特质,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研究结果:6所高校1400名学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状况,其人格特质的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向处于中间状态,其精神也处于正常状态;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精神质值的增高而降低,学生的精神质可以显著地预测其性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8.
升本院校贫困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与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成熟应对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不成熟应对、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主效应,成熟应对不具有主效应;生活事件与不成熟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9.
人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高师专科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反映其特定的人格特征,通过对此群体的应对行为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高师专科大学生应对行为有两种类型:“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和“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不成熟型,其中运用不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的学生已远远超过半数;自卑心理突出,缺乏成就动机,不同专业、性别之间没有差异;某些应对方式因家庭来源、年级不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相关状况.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L-90量表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试采用积极型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型应对方式,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上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349名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3)高中生面临问题时大多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4)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素质与EPQ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笔者对283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和的测试.结果说明大学新生的各种人格特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的健康水平;(2)主观支持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森林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会变成学习中心。在学习中心视域下,心理健康与网络学习投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探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是否有中介作用,考察心理健康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过程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文章采用学习投入量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06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网络学习投入,应对方式在心理健康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亲友的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应对方式随主观社会支持的增加而更为理智与成熟,同时心理健康与网络学习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应对方式及其与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健康问卷、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观问卷以及自编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640名大学生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是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二者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观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结论: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现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其中的影响,旨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反应情况,为中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采用问卷法,对四川省10所中学3512名中学生在抗疫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良好,但仍然存在强迫、情绪波动性大等心理危机反应,并受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影响,需要在后续干预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调查,采用团体咨询的干预形式对36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团体咨询,借助咨询前后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探讨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近期效应,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调查财经类大专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状况,提供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筛选标准与入学适应指导。得出结论:(1)财经类大专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与国内常模不存在差异,财经类大专新生在强迫症状上检出率最高;(2)性别差异明显,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大专新生更多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女生在不成熟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4)大专新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