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小兔菲菲前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刊出了一则报道,讲的是山东省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按血型分班的事。这所学校要求新生在报名时,除了要带相应的住房证、户口本外,还要带学生血型的医院证明,然后根据血型进行分班。对学校这种做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一时难有定论。这种分班模式是否可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看看小学生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血型、血型共有哪几种等问题。血型是指血液的类型,根据血细胞凝结现象的不同而分为O、A、B和AB四种。陈曦:我姐姐特别喜欢看关于星座血型的书。她说,O型血的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幼儿教育体系美国的幼儿教育体系按年龄分四种:一种是NURSERY(育婴室),宝宝可以从3个月大开始由专业注册护士看护,她们照顾得非常细致,但费用相对也很高;第二种是DAYCARECENTRE(类似托儿所),从1岁到3岁,按照年龄分班。这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看护3-4个孩子,一个房间一般不超过10个孩子,而且形式灵活,有半天班和全天班,一周5天或3天,父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10,(12):5-5
7月12日,愤愤不平的王先生打电话给某报诉苦:他的孩子今年刚进了杭州某公办中学初一,前两天学校考试后,竞分了“重点班”和“普通班”。这几天,在杭州某教育论坛上,关于分班的帖子也格外多,大家纷纷表达了对一些学校新生分班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温泉 《师道》2008,(7):35-35
每学年开学前,对新生进行分班是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一件事。虽然,上级部门一再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不允许编排所谓的重点班。然而,现实是,有很多学校仍然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为标准进行分班。而家长对此的态度也是站在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一般来说,孩子学习成绩较好的家长更愿意分班,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班大部分都是好学生,那么这个班的学习氛围一定很好,学校、老师肯定会加以重视;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家长却反对分班,认为学校这样做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抛弃”。  相似文献   

5.
<正>小胡妈妈是学校一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第一次认识她是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她打电话到教务处来表达自己的担心,担心孩子所在的班级是所谓的关系孩子集中的班级,老师会厚此薄彼,格外重视有关系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因此受冷落,得不到同样的机会和重视。我耐心地给她说明了学校分班的原则和学校老师对所有孩子公平公正的规定,经过一再地确认,她才表示放心,决  相似文献   

6.
高海明 《教育》2013,(10):35-35
今年秋季开学,山西省太原市200余所初中对约5万名初一新生进行了统一均衡编班。这已经是该市第三次对初中一年级新生采用电脑均衡分班。今年的均衡分班,除要求学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监督之外,还首次要求学校全程录像,以确保分班的公开、公正、公平。此举得到了学校、老师、家长的认可。师生随机分配  相似文献   

7.
牵手画彩虹     
开学前几天,在幼儿园工作的好友告诉我:“今年升入小学的新生中有一个孩子叫徐涛,他在幼儿园学了3年,出名了3年,如果分到你班里够你受的。”我一拿到分班名单就快速地浏览了一下,好友的话不幸言中,徐涛真的在我班中。我没有太多的想法,觉得既安排之则接受之,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  相似文献   

8.
按能力分班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由是否应该分、好与坏的表象,而提升为如何分才能更公平质的问题。本文以E中学为例,从教育资源分配尤其是教育公平出发,按能力分班,首先肯定了“因材施教”所引导的分班教学的意义,揭示了“精英班”配“精英师”这一教学资源配置不平等的事实,从而看到了传统的教育公平理念的弊端,并认识到应该肯定发展的教育公平理念。  相似文献   

9.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具体分层 AB 班时必然面临 一批“临界生”,如何更有效地分班是一大挑战。本文从分班前 的基础性准备,分班时的综合性考量,分班后的个性化帮扶这 三大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班主任,总是有很多的繁琐事情,但是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刻做对的事情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入学教育抓稳定,分班过后抓规范新生从报到军训开始,我几乎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不断灌输和强制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从遵守纪律、打扫卫生、记笔记、看病就医……当然有些不错的孩子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不守纪律的就先进行教育规范。无数个夜  相似文献   

11.
夏去秋来,又是一个迎接新生的日子。我细心地观察着每个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把已经熟悉的名字(分班后就熟记幼儿名字)和陌生的小面孔联系起来。突然,我发现文文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有一洼水,凭多年的经验我马上意识到这孩子肯定尿裤子了。我没有声张,把她带到办公室,为她换下了湿裤子(备用裤———自己孩子穿小的)。再问她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时,她一言不发。没办法,以后对她多留点心吧。几天下来,我发现这孩子还真是“与众不同”。一个时间单元除老师带她上厕所外,她坐在椅子上就再也不动地方了,也不说一句话。上课时从不发言,也…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小学教务工作中,每年的新生分班是一项重要工作。网上虽也有分班软件,但不一定适合自己的需要,且在不注册的情况下功能受限。自己做程序困难又大,笔者长期从事教务工作,对分班工作有一些见解。首先简要说一下情况:软件:从目前学校教务工作来看,大多还是使用VFP数据库或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加工,我们以下的操作环境主要基于这两种软件。方法:第一种,"S"形分班,有的也称为拐"8"字形,假设要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很早以前练瑜伽,才发现想让自己从脚趾到头发丝儿都放松下来,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学习和练习。放松练习时,有一系列口令,按照口令,就可以尝试着让整个身体得以充分休憩,为重新充满能量做好准备。在亲子旅行这件事上,"带孩子去旅行""不要带孩子去旅行"两派观念已在网上争论了许久。外出派认为带孩子去旅行好处多多,不仅能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甚至搬出了脑科学理论来支持这一观点;反对派说,带孩子去旅行,是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的权利,违背了孩子自  相似文献   

14.
8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山东一小学按血型分班,校方称有利于因材施教。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成功就在于“教育期待”,它的权威性结论让教师对名单上的孩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促进了对孩子的潜力挖掘。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新生的电子档案,通过VFP和Excel等工具来实现新生分班工作,减轻招生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使分班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孩子入学后,家长们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班。有的家长想发挥自己人际关系力量,为孩子找一个理想的班级。这可能是所有中小学校面对的难题。怎么解决?盘锦市提出并实践了一个概念——阳光分班。就是每年的  相似文献   

17.
用行动说话     
秋季开学的第一天上午,新生报到,为了让初次踏入校门的学生喜欢学校,在第一节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唱《上学歌》。开始,胆小的孩子小脸涨得红红的,胆大的孩子左摇右晃,东张西望,但随着一遍又一遍响起的歌声,脸红的露出了笑容,四处乱瞅的逐渐聚精会神,个个坐得端正。窗户外、门外围了好多家长,他们在楼道里走来走去,观察着教室里老师与孩子的一举一动。到了下午,开始正式分班了。这时,一位家长领着孩子走到我身边,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孩子要分在你们班里。"我微笑着回答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大带小”?顾名思义,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幼儿园都曾开展过这项活动。比如有些幼儿园让大班小朋友带小班小朋友去郊游、参观,一个大的带一个小的,让大班孩子既当“保护人”又当“讲解员”。还有的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大、中、小班幼儿同时混合进行,在这样一个混合游戏小组里,大孩子自然就充当小孩子的“小老师”了。上海愚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赵赫,她们就曾经搞过一项非常有效的“大带小”活动。大凡幼儿园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新生难带。刚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总是哭闹不已,且他们不熟悉幼儿园,光是培养常规就得要好长一段时间。赵老师她们根据这一情况,大胆地运用了“大带小”的方法,在新生入园前同时走访新生与老生,对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园新生报名后,总是由园领导按报名顺序及男女孩比例分班。分班结果公布后,常常听到种种抱怨。有的家长说,某某老师自己不了解,请求调班。有的教师说,自己班的家长、幼儿不如某某班的素质好……于是,我园进行了一项改革尝试——打开园门,允许家长先择班,后报名。具体做法是:幼儿入园报名期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每年的新生入园,家长们总是对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睡觉、入厕、哭闹、玩耍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疑虑。我们针对家长的特殊需求,扩展了新生家长会的内容和渠道,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单一模式,采用家园互动的开放形式,赋予幼儿园新生家长会新的内涵,开展了系列新生家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一、请进来,走出去———拉近家园距离(一)请进来:邀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参加大班毕业典礼。通过参观幼儿园环境和观看大班幼儿毕业典礼的各项素质展示,使幼儿喜欢并向往幼儿园,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