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以从多种意义上说,中国小说是从“五四”时期才真正进入“现代”的。“现代性”一词,语义纷纭。本文所涉及的文学上的“现代”观念,主要指这样一种文化意向:它根源于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理性体系、价值网络的普遍、根本的怀疑,它要求对“人”的观念重新进行本源性的、多维度的思考,并期望在社会异化造成的一片混乱的观念废墟上,重建人类关于自身的信念和理性态度(即使所谓非理性思潮,也无非是对旧理性的逆反应)。它在文学上的反映之一,是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个性化、内心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通过从康德到福柯对启蒙的连续性解读,展现启蒙的现代性维度--一种批判的态度,“五四”文化启蒙正是西方文化启蒙与中国启蒙传统相融合的产物,表征着“五四”精神。但现代中国的启蒙由于救亡 图存的现实社会需要又表现出自身的缺憾。而启蒙的现代性不仅为我们理性地认识“五四”,更为我国超越“五四”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是近代以来科学观念不断强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外教育思潮大量涌入的结果。其基本内容包括提倡“科学教育化”和“教育科学化”两个方面。该思潮建立在片面性的科学教育救国论基础之上,但对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我国科教事业的现代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可以从多种意义上说,中国小说是从“五四”时期才真正进入“现代”的。“现代性”一词,语义纷纭。本文所涉及的文学上的“现代”观念,主要指这样一种文化意向:它根源于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理性体系、价值网络的普遍、根本的怀疑,它要求对“人”的观念重新进行本源性的、多维度的思考,并期望在社会异化造成的一片混乱的观念废墟上,重建人类关于自身的信念和理性态度(即使所谓非理性思潮,也无非是对旧理性的逆反应)。它在文学上的反映之一,是更加自觉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个性化、内心化。“五四”小说现代化,是一个多元多向性的过程。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对这一过程的促进久为人所重视、研究,本文所选择的侧面——精神分析对“五四”小说现代化过程的影响,至今尚众说纷纭。本文的基本意图是对这种影响作出力求切近的若干描述。  相似文献   

5.
“整理国故”是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都关注但却语焉不详的问题,这也成了人们都知道但又印象模糊的一种文学现象。因此,本文立意廓大这种思潮的面目,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角度描述这种思潮的价值及意义。“整理国故”的思潮,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兴起的。从时间与理论沿革来看,它是五四以后,“问题与主义”之争,“科学与玄学”之辩的延续,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高潮过后新文化运动在转折时期出现的精神矛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一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困绕着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各俱其说,各行其是.其中“教育救国论”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救国方略.它随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其主要提倡者如:黄炎培、晏阳初、网行知、蔡元培、张伯警、陈独秀李大到、余家菊等)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有思想的植入,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这一思湖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特殊的社会环境。第一、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追求现代性的变革最快的时期,因此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20世纪初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使我们对浪漫主义在文学革命的质态及其昙花一现转瞬变化为革命文学的原因、转向中会有一个更清楚的把握。文学革命被革命文学的急速置换,二者之间在现代性视阈中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其本质上是现代性视阈中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进化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三个时期。戊戌维新时期进化思潮成为变法的理论基础;辛亥革命时期进化思潮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根据;“五四”前后进化思潮异彩纷呈,一些先进人士由进化论转变为历史唯物论,并使历史唯物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学思潮的角度考察“五四”时期的“性灵”散,可见其特征:一是推崇“个人的发现”;二是强调表达的“真”;三是倡扬幽默,以闲适为格调;四是重视“笔调”与“调”的美。“五四”时期的“性灵”散思潮标志着现代散体的自觉,是一个既传统古典又具有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散思潮。  相似文献   

10.
<正>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引起现代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今天我们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和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我们也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把它作为兴国之路。重新审视鸦片战争以来至五四时期的“科学救国”思潮的历史轨迹,重新认识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科技进步意识,发扬科学  相似文献   

11.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地审视了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纳、吸收、理解的步步深入过程;二是对唯科学主义倾向和科学救国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三是对戊戌科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四是对五四科学思潮的主要内容、五四科学精神以及该思潮与民主思潮的关系、该思潮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他不仅以严整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主体理性进行剖析,而且也对后现代主义者的反理性进行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公共领域”、“交往行为”等理论,试图重建现代性理性秩序。作为西方现代性思考的重要资源,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认识、思考和构想值得借鉴,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中生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他不仅以严整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主体理性进行剖析,而且也对后现代主义者的反理性进行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公共领域”、“交往行为”等理论,试图重建现代性理性秩序。作为西方现代性思考的重要资源,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认识、思考和构想值得借鉴,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中生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开始兴起,迨至“五四”时期,在民主和科学思潮的鼓舞下,更为世人(?)目,引起哲学界、文艺界、教育界普遍的关注。“五四”以后,美育依然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大论题,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具有如此经久不散的“魅力”,是和它本身的种种特点分不开的。一、爱国主义和审美理想的统一性十九世纪末,由于“甲午”战败,使得维新派人士纷纷谋求救国的方略。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软弱无能,关键在于没有洋人的枪炮和洋人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科学救国风尚的盛行,引发了"五四"科学思潮的勃兴.当时崇尚科学的浓厚文化语境,既促发了"五四"小说家们利用民主思想对民众进行启蒙,又注重运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来达到启蒙的效用.提倡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为武器消除民众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唤其觉醒,而建立新的社会文明,是科学思潮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影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启蒙始终是现代性诉求的基本方式,中国早期的现代性诉求以“新国民”为入口.以民族和国家的强盛为目的,体现出现代性同一趋势下自身的独特维度。中国早期的文学公共领域也以自己的方式生成,并促成文学而文化的现代性萌发,从中衍生的“文界革命”,在促进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现代转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同时它作为散文现代性观念的雏形.直接影响了五四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形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个性观念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五四主流思想家的主导话语 ,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观念。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维度理解五四时期的个性观。消极个性指对宗法性和奴隶性的反抗 ,积极个性与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等有密切关联。五四时期的个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现代性意识的发育历程。五四主流思想家注意到消极个性与积极个性的多重内涵与意义 ,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理解的深化。同时 ,个性观上的局限也表明中国现代性意识发展的曲折性与困难性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时期,是文学启蒙的时期。此时许多的青年作家开始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而“问题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雏形。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展示现实主义的特性,但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人生、改革中国传统文化的渐进模式,和陈独秀、胡适等批判旧文化、旧传统“利刃快刀”式的两极对立,不论哪一种思潮成为主流,都是五四时期对迂腐落后的旧传统进行批判性重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永恒的“五四”精神探求,是中国开始走向现代性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