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 ,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 ,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 ,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 ,新闻实践与新闻业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需求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它制约、影响并要求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相应变化 ,以给予理论与对策支持。能否把握其变化趋势 ,决定着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能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能否满足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2014年的中国新闻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乏亮点,但是困惑与惶恐却在难以遏止地蔓延。在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急剧变革的时代,坚持对虚假新闻的批判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认为,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管新闻业的形态、媒体的样式如何变化,这些攸关新闻业文化权威的质量、标准、价值,仍是新闻业在日益变幻的媒介环境下安身立命之所在。从这个意义来看,本刊持续多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虚假新闻评点报告,这已经是第14次。在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急剧变革的时代,坚持对虚假新闻的批判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认为,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管新闻业的形态、媒体的样式如何变化,这些攸关新闻业文化权威的质量、标准、价值,仍是新闻业在日益变幻的媒介环境下安身立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的浪潮给新闻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并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特征,结合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思考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新闻教育发展之路,能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眼前的,是改版后的2010年第一期《新闻窗》。之所以改版,诚如业内已达成的共识:随着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融媒体成为新闻业研究的热门词汇.所谓融媒体就是汲取了各类媒介的传播优势,弥补自身缺陷,发掘自身潜力,从而扩大媒体的利用率.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遇到了强大的冲击,为顺应媒介融合时代的竞争需求,传统新闻业要针对专业技能进行转型和升级,运用VR技术所独有的强大"沉浸感",生产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的VR+新闻.研究围绕VR+新闻和传统新闻业展开,旨在分析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新闻业转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变革与中观层面新闻编辑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的数字化变革带来了新闻业新的运作模式,编辑工作的工具、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编辑人员的角色职能、人员分层、技能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规律、媒介特点、编辑思想等有了新内容.这些变化,使中观层面新闻编辑理论的研究价值得以凸显,目前其研究可从5个方面展开:新闻生产与编辑工具、介质特点与新闻呈现、媒介产品的依存与转换、信息增值与媒介产品开发、媒介的生产组织单元.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的短暂勃兴之后,新闻游戏近几年又被视为新闻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游戏可分为四类:社论游戏、报道游戏、小报游戏和纪录游戏.新闻游戏再度兴起是游戏市场和新闻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新闻游戏扩张了新闻业的边界,创新了新闻叙事的方式,改变了新闻业的竞争方式.新闻游戏不必然损害新闻业公信力,新闻与游戏融合的产物也并非都是新闻游戏.新闻游戏自身有着严格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电报技术逐步融入新闻业,经历了约10年的适应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电讯实践,恰处于电报技术融入新闻业的这关键的10年。他们的新闻实践紧紧跟进电报用于新闻传播的进程,创造性地使用电报催生的最新新闻体裁——电讯,通过各种路径在有限的时间内辨析电讯内容的真实程度,从而获得了通讯员的公信力,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他们思考着电报如何从垄断走向社会化,如何通过商业、战争领域接入新闻业,新闻业应如何以专业的态度适应电报这一新技术等等问题。这些针对新闻业技术应用提出的批判思想散见于他们的报道中,却鲜见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本文展现他们这些方面的实践创新,以启示我们用批判的思维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苏  徐惠 《新闻大学》2013,(1):149-152
媒介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被受众信赖的良好的品质.媒介公信力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打造诚信社会和提高媒介的品牌价值.近年来,我国媒介整体公信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和问题研究,探讨提高我国媒介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魏京华 《新闻世界》2013,(7):252-253
【摘要】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新闻质量不断受到侵蚀,媒介的社会责任受到重视,因此关于媒介公信力的研究也慢慢扩大。另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逐步推进,网络媒体的媒介公信力受到了严重质疑,如何提高媒介公信力,促进媒介发展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的重点课题。因此,回顾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历史,探讨我国媒介公信力的研究状况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之后,对新闻业务的探讨如果不置于互联网语境之下是难以想象的。今年最热的业务语汇莫过于“大数据”,这一词汇从电子商务领域迅速蔓延到新闻业,从业者热衷于讨论“大数据”将给新闻业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业面临颠覆与重构,因此,媒介融合也是新闻业务探讨的焦点;另一部分有关业务的研究集中于信息赋权,关注自媒体和公民新闻给新闻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融合的条件下,新闻业想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对各种媒介手段进行合理的应用,进而不断地创新新闻发展模式,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更持久的发展力和生命力,从而使新闻业快速高效地发展。文章主要对媒介整合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新闻炒作的恶俗之风。作为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物”。新闻炒作所导致的媚俗、煽情乃至虚假新闻报道不仅降低了新闻业的品格,而且导致了媒介公信力的普遍下降。那么,记者是如何炒作新闻的呢?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大规模地把新闻教育列入大学专业设置的国家。早在1902年,金斯顿女王大学举办主题论文竞赛“大学新闻教育怎样造福新闻业”,新闻教育即被提上日程。目前,加拿大全国70多所综合性大学中,约有一半以上开设有新闻系或传播系课程。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和数码技术,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参与式新闻”的概念应运而生。它的崛起和发展蕴涵着传播过程的重大变革,即由传统的一对多变成了多对多,新闻传播的“传”和“受”由界线分明走向了一体化,这些变化在许多方面给我国的新闻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参与式新闻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使我国的媒介从业人员对此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支配新闻输出的动机是十分复杂的,不限于利益动机和政治动机。市场形势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新闻集团垄断,新闻业所有权转向公开交易公司。因此需要研究市场经济对新闻的影响、限制新闻自由的因素。市场对新闻生产有利也有弊,市场给新闻业带来了自由,也带来了束缚。媒介机构如何抵御商业化,如何正确面对市场,是新闻报道自由独立,实现新闻的价值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怀忠 《新闻传播》2023,(16):116-118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体环境下,耸人听闻和点击诱饵式标题的出现对新闻可信度的影响,以及新闻公信力与读者信任的关系。我们发现,虽然这些标题能有效刺激情绪唤醒并推动用户参与,但其误导性可能对新闻的可信度造成损害。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新闻质量的问题,以及新闻业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媒体是区块链技术给新闻业带来颠覆式重塑的产物,主要在新闻产制、媒体运营以及新闻治理三大板块发力,给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机制,对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平台的形成、数字版权库的构建、网络谣言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块链媒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路径省思,以期望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带来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