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师生问好早晨,校园里,学生遇到老师,工工整整地行一个标准的队礼,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您好!”老师或点头微笑,或回礼:“同学们好。”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看到学生,迎上前去,主动问好,必然送给孩子清晨第一缕阳光,滋润孩子的心田。“问好”由“学生”主动变成“老师”主动,一定会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2.
又到学期末啦!好紧张好紧张!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拿到老师的好评,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咦?为什么总是老师评价学生的?不公平!来一次角色对调,由学生评价老师吧!这一期,我们发动了校园里的“精英小探员”,通过明察暗访,发掘出他们身边的“人气王”老师,以供学生羡慕,老师学习。此外,我们还发放寒假福利,给同学们每人一  相似文献   

3.
熊家婆     
嗨,同学们!“杨红樱校园故事”除了“非常男生”和“非常女生”系列外,又开通了“麻辣老师”专列,各式各样的老师将在这儿一一亮相,仔细看好了!  相似文献   

4.
事情发生在几年前的一堂普通的音乐课上:“铃铃铃……”清脆的上课声响彻校园,孩子们飞也似地跑进了音乐教室。“小朋友们好!”“朱老师您好!”在每堂课都机械重复的师生问好后,我开始了我的音乐课。“把手放背后,脚放好,背挺直!”我板着一张脸要求学生,“下面我们开始发声练习……”这时有一只小手犹犹豫豫举了起来,我视而不见,继续实施实现设定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12月28日雪 新年就要来了,下了早自习,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午饭后,我们开始打扫校园时,老师告诉我们说:“今天县委王书记和北京曹阿姨要来学校看望我们!”于是,同学们都十分高兴,把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周末,我带女儿在街上玩。忽然,女儿兴奋地喊道:“秦老师好!”便跑过去。我循声望去,女儿幼儿园的秦老师已蹲下身子,张开双臂将女儿揽入怀中,亲切地说:“黄冠好!秦老师带你去玩好吗?”女儿拍着手说:“好好好!”女儿今年4岁多,性格活泼,见熟人很热情。看着师生俩一起快乐地游戏,我想:幼儿园的孩子对老师就是亲热。又一次,我带孩子回家,看见女儿的班主任迎面走来,我提醒她:“蔡老师来了!”可是女儿没作声。这时,蔡老师走近了,叫道:“黄冠。”可她仍没作声。我尴尬地俯身说:“快向蔡老师问好!”她这才不情愿地吐出:“蔡老师好。”遇到两位老师,…  相似文献   

7.
阿华的牛劲     
“阿华考上东山中学了!”这消息像一阵清风搅动了梅县石坑中学的校园。“我们学校好久没有出过这样的人才了!”“没想到这小子是块料。”……师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8.
刚接一个差班的语文课,课不好上,是意料之中的了,可没意料到的是,刚与学生问个好,就给我来个下马威: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在这一片“老师好”的问候中,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被我捕捉到了:“老师不好!”这是什么学生,竟敢说老师不好,而且是当老师面说——太放肆了! 面对这些饱受批评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新年将到的时候,托儿所的老师教小朋友学会了一首歌——“新年好”,那几天,儿子回来就唱个不停: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祝福大家新年好! 听儿子唱得蛮像样,就说:“新年里,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唱哦?”果然,新年里,大家聚在一起时,儿子就会大声唱“新年好”,惹得大家拼命拍手,气氛就特别好,做爸爸妈妈的自然很得意。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集体失语”的尴尬现实常听一些家长慨叹:我孩子就是不会写文章!常听学生惊呼:啊!又要写作文!也常听一些老师无奈地说:唉!没法教了。这班孩子的文章写得太差了!文章干巴巴,没有好词好句;选材也不会……作文,演化为孩子们闻之色变的“魔鬼”!作文,演变成了家长、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作文,真的那样难吗?孩子们的表达真的就那么困难?那些还没有跨入校园的稚子为何常有天真的“惊人之语”?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孩子们,怎么在作文课堂上需要书面写作时就“集体失语”了?是什么让能说会道的孩子变成了墨守成规、不敢…  相似文献   

11.
“没啥东西好写!”不少同学见到作文题目后常常这样抱怨、叹息。“没啥东西好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这些同学不善于写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一次,我读到六年级一位同学写的一篇小作文,大家看看这算不算小事。垃圾尾巴吃过午饭,到校园商店,我买了根雪糕,将包装纸剥下随手一扔,边走边美滋滋地吃了起来。“同学!”突然有人将我喊住,一看,是鲁老师。鲁老师说:“你掉东西了!”我回头看看,地上没有什么东西,再摸摸口袋,找零的钱在。于是我说:“我没掉东西呀。”鲁老师说:“你掉了尾巴。”什么尾巴?好像是老师在跟我开玩笑?老师见我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李老师领着一队新入学的孩子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观察秋天的景色。这是老师结合实际,给孩子们上语文第一册中《秋天》这一课。“同学们,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有些树叶变黄了……”李老师领着队伍边踱步、边讲解。“这是一棵高大的杨树,”李老师停下步来指着一棵大树说,“叶子已经变黄了。”“啊,是杨树,杨树!”孩子们仰望这棵枝干  相似文献   

13.
“你见过没有老师的校园吗?” 没见过,对吧? 在浙江金华市,有一所学校,每逢周六的上午,校园就会为同学们开放,让同学们尽情地玩儿。这半天,校园里可是没有老师的哦! 周六早晨7点多,紧闭的小校门前,陆续走来了一些推自行车的、扛~箱棒冰的、抱着小狗的、转着篮球的、牵着3岁小弟弟的……这些“奇形怪状”的小伙伴是环城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们。面对紧闭的铁门,他们不慌不忙地伸出食指往感应器上一按。啪!门开了。真酷!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的金色向日葵方阵。穿过金色大道,就是没有老师只有小伙伴们的“星期八圆梦村”!  相似文献   

14.
感谢学生     
新年到了,我家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老师,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老师,祝你工作顺利!合家欢乐!”一声声真诚的祝福,使我激动不已,这大都是学生给我的新年问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当此时,总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表的责任与快乐。其中,有一个来自河南大学的电话尤其让我欣慰,令我想起发生在几年前故事……当时,班上有一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入学的中招考试成绩完全可  相似文献   

15.
某小学中午放学时,四名学生站在校门口值日,见到进出校门的老师,便行队礼齐喊“老师好!”可一些教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本不搭理学生的敬意。学生的礼貌与教师的“无礼”形成鲜明对比,本该知书达理的教师在行为上反而逊色于学生!为此,我询问了一些学生,学生说在校园内见到老师必须向老师问好,但有些老师并不回礼,只是“啊”的一声,或者根本不搭理学生。学生们认为,老师不还礼很正常,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不言而喻,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老师应该还礼,这是师生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师生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养成良好的人际交…  相似文献   

16.
校园小幽默     
师生对话学生打开作业本,对着评语问老师。学生:“老师,你写的这句是什么意思?”教师:“这……”老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答道:“字迹太潦草,以后请注意。”学生:“噢!怪不得,我看了半天,也没认出  相似文献   

17.
有一段时间,校园里学生们最流行问,老师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做老师?”因为那段时间,校园里正流行一部日剧,名字叫《麻辣教师GTO》。剧中有一位很爱学生但却从不“按理出牌”的老师,他洒脱、率性,同学们喜欢他到了着迷的程度,他的名字叫“鬼冢”。他是因为喜欢做老师才做老师的。瞧瞧人家,看看他和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故事,那才真叫感人!好了,废话少说,还是先看看片子吧!  相似文献   

18.
赵鳌 《云南教育》2009,(2):21-23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人戏言:“多少减负令,都付笑谈中!”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学生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也一度和课业负担一起成为教育“顽疾”。笔者在新年寒假期间调查走访了部分中小学校及师生,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孩子实在是“太累了”,就连寒、暑假也“不轻松”,学生、家长、老师都喊“累”。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20.
早晨,你和一名同学并肩走进校园,迎面遇见了班主任,你们同时喊了一声“老师好!”,老师只是冲着那名同学微笑着点点头,你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