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的<音注>是反映宋末元初共同语读书音的文献材料,其音系是承袭了五代、宋初、南宋读书人递相传承的雅音系统,但由于地域、时代的因素,音系间或表现出吴语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文轩 《档案》2022,(1):21-31+38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3.
张文轩 《档案》2022,(2):10-23
本文在详尽辑录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方言词语(即〈方〉)的基础上作了两件事。一是交待了这些方言词语的总体数量和每种类型(如名词、动词等)所占比例;二是从兰州方言说话人的认知角度,区别了〈方〉与兰州方言的异同,将〈方〉分为三类,每类下录其词条及其释文。目的是为〈方〉中的哪些词语应优先“转正”为普通话词语提供依据,为画出〈方〉同言线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4.
<正>用闽南方言对本地和台湾广播,我们通常用的是用普通话写成的文稿,这就经常要碰到两个颇为麻烦却又回避不了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词语问题,即普通话词语如何转换成闽南方言相应的同义词语;另一个是语音问题,即闽南方言词语的读音问题。闽南方言语音的类型比较复杂。本文只就广播中对闽南方言词语文白读音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凌越 《视听纵横》2005,(6):104-10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它有抑扬顿挫、和谐有致的音韵之美无须细说,它还有善于吸收其它方言精华、包容开放度大的优点.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地方言都是它吸收养分的对象和源泉。  相似文献   

6.
闽南方言的文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汉语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语言活化石"。唐宋以后,闽南人大量外迁,在输出自己语言的同时,也吸收不少外来词语,故闽南方言具有融合性的特点。闽南人还有强烈的中原文化认同感,造就了强大的文化凝聚性和向心性。  相似文献   

7.
何斌 《东南传播》2012,(12):162-163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的"跃进体"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文革体"完全阻断了新闻事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革"期间的报刊文字为蓝本,从词语、句式等方面探析报刊文革体的特征与报道模式,并分析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文革体遗风。  相似文献   

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13):50
当前报刊上的词语乱用问题不时可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和该校学生姜日鑫的《不要望文生义地乱用"异化"概念》,给传媒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中"大滑答子货"一词一直有不同解释,但这些解释都没能揭示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考典籍和方言可知,"大滑答子货"的真正含义应当是比喻人品的低劣。  相似文献   

10.
光阴在兰州方言中,"光阴"是个很有意味的词语。两个小贩一问一答:"最近光阴怎么样?""唉,凑合啊。""光阴"是钱、微小的利润。兰州人把挣钱叫"挖光阴"、"盘光阴"。  相似文献   

11.
1.网络流行语现象简述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信息社会方言"的新型语言现象逐渐兴起,这就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广为流行的语言形式。从互联网应用之出的MM、伊妹儿、恐龙等新型词语  相似文献   

12.
牛振 《声屏世界》2017,(1):53-55
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开办《咱嘞河南话》栏目,挖掘本土语言文化资源,解说方言词语的书写形式、读音、意义及用法,介绍方言词语中蕴含的节庆风俗与饮食风俗,创新节目形式,走出了一条地方台打造精品电视节目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人们认根寻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方言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方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方言还是一种民族记忆,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其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词语,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重要泉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广泛,加上政策宣传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普通话已经成为很多场合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却逐渐退出,多局限于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方言的萎缩不仅预示着这一语言的衰退,还影响着以方言为基础的戏曲、  相似文献   

14.
高庆华 《今传媒》2008,(3):42-44
报纸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报纸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一些地方报纸还经常使用本地方言,出现了普通话与新词语、方言共存的报纸"双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方言很多,如: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等等。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普通话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经国务院确定,现代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但是,时至今日,汉语规范化的程度仍然不够,有些方言地区的人们,在公开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方言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它的词汇,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继承发展,日益丰富。闽南方言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它的词汇,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继承发展,日益丰富。有人曾作过统计,发现闽南方言中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词语竟达百分之三十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连方言是大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海蛎子味儿"充分体现了大连人纯朴豪爽、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普通话的普及,大连方言的使用场合逐渐减少,很多生动有趣的老大连话词语正在慢慢消失。为了保护地方语言文化,加强城市归属感和凝聚力,大连市档案局(馆)于2014年底开展了大连方言保护工程,对大连方言语音数据资源进行抢救性征集。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对地道、正宗、具有代表性的大连话进行完整记录,从而建立起一套系  相似文献   

18.
顿号误用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出现。通过对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顿号误用例子进行归类,如并列词语之间、分句之间、连词之前、多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概数之间、约定俗成的并列词语之间、数字序号后、并列的书名号和引号之间等顿号误用,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及订正办法,提出解决顿号误用的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稚瑶 《出版参考》2021,(11):71-73
地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来自普通话的词语,它们在形、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仅在读音上有所区别——这类词即"对音词".方言词典如果只收录地方特色词汇而不收对音词,可能影响词汇的系统性;而如果收录大量与普通话释义一致的对音词,又可能造成内容的冗余.本文以《闽南方言大词典》为例,探讨方言词典是否应该收录对音词、如何处理对音词以及辞书数字化背景下方言词典对音词收录的新的考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报刊语言失范包括词语失范和语法失范两方面.报刊工作人员应认清报刊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主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上下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