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走廊理论是古典实用主义的奠基者詹姆斯对实用主义理论做出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喻义实用主义是一个温和的理论,它不排斥任何理论,它的兼容性很强。新闻传播学所涉及的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讯息都是一些多变且复杂的对象,新闻传播学也像一条走廊一样,可以容纳一切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因此,实用主义的“走廊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新闻传播学中所涉及要素的宏观掌控或者是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2.
对于很多当代新闻传播学者来说.威廉·詹姆斯完全是一个陌生人。然而,作为美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之一以及世所公认的美国现代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美国早期的大众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如丹尼斯·麦奎尔所言,传播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媒介效果的研究.从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来看,的确如此.作为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媒介效果研究不仅仅在该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研究价值,同时它也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媒介效果的研究,不但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起点,更是新闻和传播实践领域努力触及的彼岸和"灯塔",因此,从最初开始,研究媒介效果就在拉斯维尔所谓的"5W"模式中占有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牛静 《东南传播》2010,(4):14-16
作为一种质化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致力于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鸿沟。将扎根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有助于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同时可以促进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扎根理论有一套具体明确的研究策略和研究程序组成。研究者可以利用扎根理论对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各类传播现象进行访谈、观察,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多次编码,从而进行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0,(3):42-50
体认传播学是认知科学与传播学交叉互浸的产物,它定位于当代传播学的一个学派或一种兴起的思潮,也可以视作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体认传播学的核心视点与理论框架受益于认知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更上溯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精神遗产,"社会实践""哲史对话""现实的人"这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命题对体认传播学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旨趣产生了直接影响和谱系勾连。体认传播学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宏大理论体系专业化题域的创新型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当代诠释与再度出发的又一进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4,(11):33-3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新闻传播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近日出版。正如该书《自序》所说,作者近年来始终在教学与研究、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之间漫游,这也使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应宽阔。这本《新闻传播学论稿》涉及领域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传播理论,包括对  相似文献   

9.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2004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40多篇论文,按照所涉及的论域,大致分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4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链接式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连接与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新闻传播学是20世纪以后产生的新兴学科,与文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紧密联系,推广实施"链接式教学"是新闻传播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鹂 《当代传播》2003,(6):50-52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历史简述 自从新闻教育在美国诞生,美国就开始了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最初的新闻教育研究多是关于新闻教育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相继在一些学院开设写作、编辑、采访等课程,例如康奈尔大学在1888年首先开设写作课程,密苏里大学在1908年第一个设立了新闻系并开设了采访、编辑等课程。普力策创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后,新闻教育研究的重心渐渐过渡到是否应该引进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以扩充新闻学的需要。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诞生一度掀起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否要融合或者分离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的引进有助于扩大新闻学的视野,加深新闻学的理论底蕴,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使得新闻教育丧失了它原本的初衷,脱离了新闻教育培养人才的轨道。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还是实践的问题,一直是新闻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始拓宽思路,将焦点从“怎样研究新闻教育”转到“新闻教育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上。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停止以前那些无休止的争论,摆在面前的课题是新闻教育应该涉及怎样的内容,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于是,新闻教育在美国开始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实用主义与西方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密切关系及影响。实用主义者把大众媒介看作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直接而实际地参与办报,并将其思想渗入到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导出了美国大众媒介效果研究的思想轨迹。作者认为效果研究在两个方面与实用主义精神相吻合:一是应用了实用主义方法。实用主义者认为,实用主义方法可以包容世界的联系与变化,解释事物存在的意义,消除各种理论产生的矛盾与差别。二是接纳了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实用性观点。实用主义的实用性表现在真理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且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满足社会的需要。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者在学术价值观上的一种实用主义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1,(4):64-64
书名:《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 作者:(美)汉诺·哈特(HannoHardt)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传播学的根基?什么样的社会理论使媒介和传播学言之成理?传播学经历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过程,其间有吸纳,有整合,这个过程是美国实用主义、德国批判理论和英国文化研究理论融合的过程。该书描绘了在具体目标的追求中,思想的力量和专业的力量如何塑造研究兴趣并缔结联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2,(4):7-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孙江波在《201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上指出,2011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渐厚,但理论创新有待加强。文中对本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新闻前哨》发表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事件、人物、观点的小型考证文章21篇,这种深化研究在学术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许椿 《新闻知识》2007,(3):53-54
新闻评论课程是全国大多数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但是这门课程明显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不同于新闻理论课程,没有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理论焦点,它不适于讲那些新闻学、传播学的原理,以及媒介社会学、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学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2022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个。第一个话题涉及传统新闻学观念受到的数字化冲击,新闻、新闻真实、媒体似乎都需要再定义;第二个话题涉及如何看待互联网条件下的传播学研究,因为人们普遍感觉传播学内卷,似乎理论枯竭,而研究者根据充分的数据论证说明,传播学的自我引用率为22%,37%引用其他社会科学论文,40%引用非社会科学;传播学的被引和自我引用比例为1:1。传播学和各学科之间、传播学关注的学科之间,分布广泛、均衡,其他学科对传播学引用来源多元、均衡;第三个话题是“在云端”,其实相反,网络信息的99%流动在遍布全球海底的电缆里。现在所有的新鲜话题都与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陈丽 《新闻窗》2013,(2):15-15
关于新闻的定义,陆定一说它是"就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范长江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传播学理论说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等等。这些定义有一个共性:新闻是离不开事实的。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属性,真实美是新闻最本质的美。一、新闻的真实美谢逸溪在《新闻美学》中提到,新闻的真实美包括:要素美、细节美、真情美和整体美。简而言之,就是指新闻中的主体及客体人物必须真实,不能人为捏造或改编,新闻不像小说般可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教学应重视基础理论的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学教学领域,人们往往将《新闻写作》这门课定位于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新闻业务课。更多地强调新闻写作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大多数也以传授写作技能为主,很少涉及新闻写作理论的阐述。一位著名的新闻传播学教授,在个人博客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观点,说:讲授新闻业务课需要的是经验和实践,对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