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相关概念及调查报告基本情况界定 施拉姆把电视文化视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传播方式,认为"电子传播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潜在的信息渠道,这些渠道可以通向多得难以置信的受众,可以冲破国家图书馆的栅栏,向平民百姓传播信息,可以通过示范表演,来教授复杂的技巧。可以在演讲时几乎得到面对面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络随机调查,本文实证地考察、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生获取"中国梦"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主要是电脑网络、电视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他们对"中国梦"内涵、理论意义以及中国梦与个体关系认知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建构"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传统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共同面对的传播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大学生对"中国梦"既了解又关心。  相似文献   

3.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4.
陈颖 《新闻界》2007,(3):78-79
"守门人"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信息的检查功能,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同时,"守门人"还具有对所传播的信息的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电视"守门人"的把关好坏,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视"守门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守门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是影响其对电视娱乐节目把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传者,这些因素决定了传播的最终效果。本文将着重从信息本身与受传者的角度来分析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在有差异的状况下的转化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今天,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受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也可以通过网络甚至手机获取新闻信息。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或者说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手段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受众对新闻变得更加挑剔。他们不再担心自己能否获取新闻信息,也不再关心自己通过哪一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7.
何鹏飞 《东南传播》2014,(5):150-151
电视媒体声画兼备、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使其成为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信息沟通和提供娱乐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主要职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为了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强化生命力,通过运用表演元素,以此实现新闻信息传递和提供娱乐效果的最大化并不鲜见,而由此引发的争议也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荧屏"表演"现象的成因,以期为新闻节目主持人优化传播效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校园媒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媒介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组成了如今的立体式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新时期的校园媒体。高校媒体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效果,应从法律传播渠道的视角构建以下农民工法律传播网络:从组织传播渠道上农民工开展的法律传播应侧重法治观念、法律原则、媒介信息辨析方法,以及获取法律信息的方法的传播;从人际传播渠道上通过调控农民工"意见领袖"的人际传播行为来强化对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原则的传播;从大众传播渠道上对农民工开展的法律传播应侧重法治文化活动的传播,法律图书出版单位应侧重具体法律知识及其利用方法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化是对档案信息的承载和表达,档案文化传播是对这种承载和表达进行传播的文化能力.“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类数据服务.当前,以网络和移动载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对档案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使传统电视节目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传播内容极大丰富、生产过程全面优化、传播方式双向互动、传播渠道广为拓展,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荧屏上的一大热点,它可以给人们传播信息、提供服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全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全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探索新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营销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通过话语形式,营造屏幕内外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场"氛围,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双渠道来传播信息的电视节目类型,主要分为讨论类、聊天类、访谈类和演讲类四种类型。本文探讨了各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及其主持人应做的录制节目前的文案准备,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张奕 《新闻前哨》2008,(7):77-78
电视在我国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信息传播形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01年82.2%的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2003年为93.1%,2005年仍高达91.0%。可见。近些年来,通过收看电视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建立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实证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选择不同传播渠道产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不一:短视频、微博(或微信)、新闻类APP等移动新传播渠道给公众造成的恐惧感更为显著;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更能影响公众的应急反应,让公众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和积极应对;但公众在权威信息、疫情进展上对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的期望值更高。主流媒体应从把控信息源头、创新表达形式、布局好舆情监测机制、做好媒体议程设置等四个方面来提高自身公信力,提高公众对主流信息的"自我卷入"程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信息疫情",维护社会秩序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妃 《报刊之友》2014,(4):143-144
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气候,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渠道,在倡导、制造、实践、强化消费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视在传播消费文化过程中也会呈现的一些负面效果。因此,要用好电视这把双刃剑,传播积极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电视的文化属性在新媒介技术下的发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文化的重要性电视是社会公众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之一。电视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因此,电视文化以传媒为主要形式,以宣传或传播为主要特征。电视文化要倡导主旋律,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化了的社会意识形态。电视文化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层面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推进整个民族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2002年8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6个城市的居民调查显示,半年内接触过国际信息类媒体的人群占调查总体的48.8%。6城市居民接触国际时政类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电视,80.3%的居民通过电视来了解国际社会发生的一切动向;报纸也是居民获得国际时政信息的重要渠道,45.9%的居民是从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来接受相关的信息;互联网是仅次于报纸的传播国际时政信息的渠道,约有32.5%的居民通过上网来获知这方面的信息;18.5%的居民选择听广播了解国际时事。国际时政类信息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9.
莎翁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全世界是一座大舞台",然而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命和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里,似乎"全世界是一台大电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语言的人民通过电视传播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于是电视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可以说是其承载一切文化内涵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22):53-60
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是以农村信息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需要为依据的价值判断。其测评从传播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信息传播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进行多级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政府组织(村委会)、亲朋熟人这六类信息渠道传播有效性的测评中,电视、亲朋熟人、政府组织(村委会)、网络传播效果相对较好,报纸和广播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