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苏  胡晓鹏 《现代传播》2006,(6):151-153
广播电视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表现尤其离不开声音,声音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的审美意义是通过声音来感受的。广播电视语言是口耳之学,它以声音为媒介诉诸于受众的听觉器官。诉诸于口耳的广播电视语言与以文字为媒介的报刊杂志语言在选择、运用组合手段的方式、方法上是不同的,广播电视语言必须更加注意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老舍先生则强调: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声韵之美。广电传媒中的受众要求在得到信息的同时,欣赏有声语言的语音表达艺术。在表达清楚准确,符合习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通过调配音素、音节、音步、音段等语音单位,创设和谐悦耳的语音之美,不但有利于意义的表达,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二、词语略写法词语是语言的造句单位。话是一句一句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用词语作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快写时,如能对词语进行略写,就(?)大大地提高书写速度。(一)双音节词略写1.由单音节词逐渐演变而成的双音节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音习得往往受到母语音系系统的迁移影响。本文以音系系统的音节层面为出发点,运用语音感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从英语学习者对音节边界的判断中探究他们对英语音节结构的掌握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学习者习得音节的因素及其原因。本文通过实验发现母语音系系统的迁移影响确实存在,这主要表现在英语学习者对重音特征不敏感以及音节划分以音节首为重的开音节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娟  王超 《大观周刊》2012,(46):21-22
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广告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广告翻译顺应主要有语境顺应和语言方面的顺应.本文简单的从语言的两个方面———一语音方面和句式方面来分析广告翻译中的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郑奕 《东南传播》2012,(3):97-99
在西方学术界,文体学作为广告话语研究的一种视角已被广泛运用。这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广告"语言"本身的分析,通过对广告文本的语音、语法及修辞等细微层面的分析,探讨广告话语修辞与传播功能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对广告"语域"的分析,也就是将广告文本置于更为广泛的社会语境中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最为有效的传播方式。文体学作为广告研究的一种范式,不仅能够从微观的语言层面进行广告文本的话语分析,也能够从宏观的社会语境层面进行探讨。这种双重的阐释功能,为广告学研究中指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6.
广告文案的修辞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蓉 《新闻前哨》2005,(5):37-37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道出了广告语言(即广告文案)对广告的重要意义。广告文案是指广告作品中(除去产品包装本身存在的文字)的全部的语言文字部分。它是广告创意策略和表现策略的执行和深化。它与其他表现形式一起,传达信息、促进沟通,是广告者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中介,在广告制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广告文案的修辞运用,克  相似文献   

7.
齐格辉 《视听界》2012,(5):114-115
一、存在问题当今的广播电视语言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知识性错误。在字音误读、用字不规范、词语误用和不合语法四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2.文风走向粗俗化。在某些电视广告中,广告商利用谐音乱改词语或成语。如蚊香广告中的"默默无蚊(闻)"、冰箱广告中的"制冷鲜(先)锋"、  相似文献   

8.
刘明 《传媒》2015,(18):78-80
本文从当今媒体广告用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义等方面的变异现象入手,结合大量例证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变异问题,并从语用及道德层面上对广告语言失范的原因进行了解读,消解广告语言的变异与误用对初学儿童、消费者及汉语规范化普及的消极影响,探讨切实可行的规范化运用广告语言的主客观改良措施,以期促进汉语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曾放 《声屏世界》2003,(12):48-48
广告大师奥格威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这句话无疑道出了广告语言对广告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里,广告是企业营销手段的重要环节,于是,广告文案创意比拼日愈激烈。有创意的广告文案往往通过节奏明快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语言、韵味悠远的意境以及人情味打动人们。它求新求异,以诉诸灵感和智慧的关键词语为人们提供切中销售要点的利益承诺或消费理念。所谓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诉求效果,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并激起其消费欲望。设置悬念,彰显个性市场如战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表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及产品的独特…  相似文献   

10.
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往往就是一个汉语音节(比如:跑pao、跳tiao、投tou等等)。徐世荣先生认为,汉语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可以用“音量”来解释。他说,“音量”就是声音的强弱,普通话音节都是开头音量强,末尾音量弱。比如:nan(南)这个音节,虽然首尾音素都是n,但发音时前一个n音量强,后一个n音量却很弱。正是由于普通话音节的这一特点,所以人们在日常交谈中才不会把“皮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电视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栏目名称的选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音入手,重点讨论电视栏目名称的音节特征和语音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2.
淮阴话属北方方音中的江淮方音。淮阴人说话舌头直,没有用舌尖,动作不到位等,这是最大的毛病。用专业术语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不对,具体来说,是前鼻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分不清,平舌音与翘舌音分不清,鼻音n与边音1分不清等;要克服这些毛病,除了得记住词语的音节外,更重要的是得把方音与普通话中分不清的字母的音发正确。这里只讨论语音,语音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谢旭慧 《当代传播》2011,(2):57-58,61
作为电视伴生物的喜剧小品,近年来催生了一批社会流行语.这些小品台词采用了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如词语意义的变异,语音语调的变异,词语搭配变异、语境语域的背离等,在语言的动态应用中,演绎着幽默语言的新时尚.文艺语言之所以进入社会流行语,一是由于喜剧明星及文艺作品本身巨大的影响力;二是大众传媒的泛传播效应;三是文艺语言其语义表...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言是一种劝导说服性的语言,而语用预设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广告的语言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语用预设成了广告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工具。笔者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杂志中搜集了100个广告,并主要对这些广告的标题和标语中的语用预设的类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0):2-5
本文分析了广告话语中"写意"式的三音节颜色词的符号意义及其传播价值,并从心理层面揭示其流行的原因。本文认为:这些写意颜色词实现了符号意义的增值,即:联想性的丰富、人文性的强化和情感性的凸显;其传播价值在于增强语效,增加认同感,激发语言的沟通力;三音节颜色词的广泛传播有其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把“现在报告新闻”的“闻”发成ven。把原来是w的声母发成v了。这样好不好,对不对呢? 我们知道,普通话语音系统中,韵母按开头音素发音时唇形的规则可分为四类,也就是所谓“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例如“合口呼”,就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一共有九个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当这些韵母前面不和别的声母相拼而自成音节时,前面往往冠以一个代声母“w”。其作用只在于拼写词语时避免与前一个音节相连而发生混淆,而发音则和u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唇形是拢圆  相似文献   

17.
李忠 《新闻窗》2009,(1):106-107
语言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形体语言。其中,口头语言是节目主持人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驾驭口头语言的本领,准确熟练的运用好这个话语权。但是不得不看到,现有节目主持人在口头语言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语音的失误、词语的匮乏、语法的不规范、缺乏交流感、缺乏鲜明的个性、过多使用书面语或过分的口语化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语言的形象、生动、优美、清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新闻标题语言不但应表现出简洁、精确、客观、通俗的特点,而且应表现出在语音、词语、修辞上的艺术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周浩 《新闻爱好者》2010,(10):46-47
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翻译。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如果一则广告翻译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和优点,就发挥不了其宣传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应根据广告语言本身以及目标市场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广告文案是指已经完成的广告作品的全部语言文字部分。在平面广告中,广告文案是指广告作品中的文字部分。在广播电视广告中,广告文案指的是人物的有声语言和字幕。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和公众最彻底的沟通,是广告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广告中可以没有画面、没有语言、没有声音,但是不可以没有文案。文案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信息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