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目标,弄清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重新确定学校体育目标,进而为素质教育服务。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发展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学校体育目标必须服从于素质教育目标。其总体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身体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体目标应视学校的层次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曹强 《体育教学》2014,(11):22-23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锻炼身体,除了健身和运动技能外,同时也注重培养智力、社交、情感方面的能力,达到发展身体、发展运动和动作、发展智力、发展社交,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我们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转型及校园体育活动方式转变为抓手,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社会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从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内外环境及学校体育在和谐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可见出学校体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中西方"身体""教养"与"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身体教养"定义为"以身体为起点,通过学校体育这一特定的教育与训练环境,增强体质,培养身体解读能力、身体抵御能力、身体适应能力及身体批判能力,改良身体意识与身体体验,形成体育习惯",并进行了系统阐述。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困局与学校体育教育偏差,社会主流价值与"身体符号"示范负向强化、环境对身体的挑战,以及传统体态、仪态规训礼制的淡化与消亡构成了身体教养理念提出的现实语境。最后,确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核心地位与"身体能力"培养的方针、培养学生身体意识、引导学生崇尚身体美与修身思想、体育教师改良身体教育方式、学校体育工作遵循时空规律与系统化的5点举措。  相似文献   

6.
轻视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性缺陷,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自由与自主性.力图通过这种反思能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保护学生的生命存在与生命安全。因此体育教学需要普及生命教育的概念,传播生命成长的技能,提升生命安全防护的能力。运用视频观看讲解、目标训练体验、小组合作共情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断创造生命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樊启学 《精武》2013,(18):123-12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深入挖掘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建生命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造大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梁晓刚  项英  岳绍勇 《体育学刊》2004,11(2):98-100
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确立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依据。从狭义的角度讲就是生命的教育,而从广义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总和。提出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目标为:增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为适应当前的学业和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是一种蕴含着价值的实践活动,其教育价值的本质内容是“强体育心”,它首先以发展人的身体为基础,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制度化学校领域,体育的教育价值既是实践关系的一种反映,也是教育“培养人”使命的内在关照.在实践上,学校体育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实现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谭华  安国华  陈鹏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124-126,128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教育主管部门对民族地区广大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整体素质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和乐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文章在对"和""乐"教育思想的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现状,提出"和乐教育"思想融入高等体育课程改革是发展人才战略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相关论述能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归纳出高校隐性体育课程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相关性,旨在为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借助于多种教育形式来完成。在诸多教育因素中,体育隐性课程因其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方式,成为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发隐性体育课程,促进校园和谐,一要美化校园体育物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要净化校园的体育精神环境,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三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四要构建一种评价体系,引导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集约化视角,分析了高校园区体育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校园区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提出了构建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选择途径。认为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是一种教育创新,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园区丰富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园区高校整体优势,推进高校园区体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构成素质教育的五大块(即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健康素质、审美艺术素质、 劳动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使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中学体育教学更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培养目标及教育改革方向,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校体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兼论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军  张婷 《体育与科学》2000,21(5):59-60,58
本文从教育“以人为本”的立场,看体育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提出体育既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那么建立学校体育的最高目标,需要超越生物性评价而及个体自我评价,超越身心二元而肯定人本精神。结论是,体育教育不仅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将身体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立论基点,从价值回归、目标整合、实践融合、过程统一四方面探讨了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性回归。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向,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主体性、感知性、交互性与生成性上,并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逻辑导向:(1)遵循身体主体性原则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学生身体价值的理性回归;(2)依据身体感知通道建构情景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的深度学习;(3)参照身体互动方式建立对话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身体的素养提升;(4)根据知识建构目标创建生成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校专职体育师资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而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是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理论,究其实质,三者体现着同一的教育精神,既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又预示出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要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现对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