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陕西红拳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拳拳种地域特征、传统继承等诸多方面,突出陕西红拳独特厚重、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为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2007年11月6日,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正式开播,精彩的技法展示以及红拳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林大会”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创下了开播以来的历史新高。作为“武林大会”的年末压轴拳种,红拳为2007度“武林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3.
红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红拳作为“查、华、炮、红”四大流派之一,影响不可谓不广,但要认识真正的红拳,认识红拳的真正魅力,必须要亲往红拳最流行的陕西走一走。  相似文献   

4.
王忠毅 《精武》2008,(9):18-18
红拳是流传于西北,兴盛于陕西的古老拳种,注重实战,击技性强,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朴实、大方是红拳的特点。自清朝中后期以来.陕西红拳主要分成四个流派,即三原的鹞子高三、临潼的黑虎邢三、宝鸡的司宝龙和通背李四。这四位武林前辈,人称“陕西四杰”.他们对陕西红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今的陕西红拳不仅以实战性强而享誉武林.更以其历史悠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6.
陕西“红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在高校中的传承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也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本文通过“红拳”在进高校中的引入和学习,意在为更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来自全国的民族体育类教授、博士、红拳传人暨传统武术拳种传人150余人,汇集在西安市陕西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功能厅召开2020第四届中国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高峰论坛。论坛主题围绕着"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途径"进行了专题论文讲座。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将红拳引入陕西高校武术选修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红拳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  相似文献   

9.
薛欣  梅杭强  郭彩云 《体育学刊》2013,20(1):120-122
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红拳的基本功的习练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红拳的起源,以及红拳具体的头部、肩部、腰部、脚部的活动,还分析了马步、弓步等压腿和压脚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体育革命,建立了人与自然、体育和谐发展的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文化新理念。结合恢复生态学的前沿认识,把生态构建作为少数民族生态体育文化恢复的新视点,提出重构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为现代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寻找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2.
浅谈红拳拳系及其风格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红拳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阐述了红拳自成体系的风格和个性鲜明的特点,以使人们能够对红拳进行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人、社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区体育新理念。本文在探讨城市生态社区体育概念的框架下,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应该考虑物质体育环境、非物质体育环境和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等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样的观点,针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区别与传统社区体育的三性,即"社群性、地域性和共生性",阐述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的建设特点与内容,并提出了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模式与不同类型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之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期许"原生态"传承,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现实形成了如下悖论:传统武术的"传统"界定与原生态相违背、以击技为原点的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化生态的变迁导致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承缺乏土壤、传统武术自身的不断变迁拒绝"原生态".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源是对于"原生态"内涵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传统武术传承需要的是变迁后的"原生态"文化,即原真的"次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文化生态视域分析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发展困境,探寻破解对策,以期优化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文化生态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河西走廊休闲体育的项目发展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共同制约,当前因只注重环境方面的区位优势,进而呈现出以下发展困境:民众之需难获重视,项目设计难融其中,市场活力难以激活。建议从文化生态视域提出搭建“传统+现代”的休闲体育平台,融入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休闲体育故事,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运作管理,以期为河西走廊人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提供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征进行了梳理。暑期体育学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式微期。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聚焦于体育师资培养、体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及普通体育爱好者体育技能培训;体育专门学校与高等院校体育系科、体育组织、教育主管部门是暑期体育学校的主要创办者。在各方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名家参与下,暑期体育学校秉承社会现实需要的理念,采用"学科"与"术科"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方式,邀请名家授课与演讲,同时也搭建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当下暑期体育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历史镜鉴:开办不同目标指向的暑期体育学校,重视行政力量、权威人物对暑期体育学校的推动作用,专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院系应成为暑期体育学校的主办者,强调暑期体育学校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征进行了梳理。暑期体育学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式微期。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聚焦于体育师资培养、体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及普通体育爱好者体育技能培训;体育专门学校与高等院校体育系科、体育组织、教育主管部门是暑期体育学校的主要创办者。在各方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名家参与下,暑期体育学校秉承社会现实需要的理念,采用"学科"与"术科"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方式,邀请名家授课与演讲,同时也搭建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当下暑期体育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历史镜鉴:开办不同目标指向的暑期体育学校,重视行政力量、权威人物对暑期体育学校的推动作用,专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院系应成为暑期体育学校的主办者,强调暑期体育学校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海洋体育文化概念,调查研究海洋体育文化现状;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从物质保障、海洋气候、组织与制度、法制环境、人才培养等角度入手研究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困境。结果表明,如火如荼的海洋体育文化活动与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相差甚远;提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要提升思想认识高度;要增加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加强建设海洋体育文化组织、要建设和健全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法律制度、要加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人才培养、要加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普及与推广等破解策略,使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