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2.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  相似文献   

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7.
李明军 《现代语文》2005,(9):100-101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通过课本及配套读本《倾听鸟语》,选入多篇鲁迅的作品,意图在稚童的心灵中勾勒出鲁迅先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12.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3.
《明天》在鲁迅先生的整个写作体系中不是一篇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但同样内蕴着鲁迅先生的一贯的精神主题.通过梳理单四嫂子的悲剧成因以及她的反抗表演,重新思索鲁迅世界中的批判与反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里,选用了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两篇小说,一篇是《故乡》,一篇是《孔乙己》。鲁迅先生写这两篇小说的目的是在于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作品里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宝藏。为了利于教学,我们有必要对中学通用语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词汇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五四前后,书面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当时正处在从文言到白话的交替时期。由于几千年  相似文献   

17.
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件事:“鲁迅先生和我说过,在西洋文艺中,也有和《药》相类的作品。例如俄国的安特来夫,有一篇《齿痛》”,“还有俄国的屠尔介涅夫  相似文献   

18.
许静 《文教资料》2006,(18):49-50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全面论述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指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指引青年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并且确认了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主将的崇高地位。凭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评价。在《呐喊》与《彷徨》中,虽然鲁迅先生描写的大多数是“老中国的儿女”的思想和生活,表现两千多年封建意识的积淀给国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但是在近二十篇小说中,均有多少不等的少年儿童形象。鲁迅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刻画了这样两类不同的少年儿童的艺术形象:一是从肉体到精神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