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郑莹 《大观周刊》2013,(2):89-89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1)是以“书”为本;(2)是以“读”为主;(3)是突出“自”;(4)是体现“能”。  相似文献   

2.
张萍 《大观周刊》2012,(34):311-311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纠缠于内容的课堂分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让学生多读多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会读”到“乐读”。让学生读懂、读活,通过读悟情明理。  相似文献   

3.
马文香 《大观周刊》2013,(3):118-118
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强。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读悟教学,正确引导,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也能培养个性化的人才。“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郑燕 《大观周刊》2011,(46):87-87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朗读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是读起来了,教师们也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不足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怪圈现象。如果我们教师努力引导学生,那他们就能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并掌握方法,从而掌握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郝丽敏 《大观周刊》2011,(23):197-19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读书与读网     
关于读书和读网,都是“读”,但却是两种“读”法。阅读书籍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这种行为和书籍乃至其他印刷媒体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读书让我们获得沉淀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且能进行个人的冥思,我们可以说,广义上的“读书”,实际上是和人类发展自身识读能力、进行线性的、抽象的思维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樊金童 《大观周刊》2013,(6):161-161
三国时的董遇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读书很重要,作为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更为重要。那么,怎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今天.我来谈几点自己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永长  陈文扬 《大观周刊》2011,(32):149-149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们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是走过场.没有发挥读的作用,读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堂中.我们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呢?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付征俊 《大观周刊》2012,(32):271-27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本来应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偏向:第一,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和问,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第二,先读后讲,读讲脱节,读时不讲,讲中无读;第三,课堂上学生读,老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缺乏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1.
詹素华 《大观周刊》2012,(13):182-182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一千古名句人尽皆知。、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它们之间诚然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然而“读” 为主体, “ 读” 占主要地位。“读” 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 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相似文献   

12.
韩永光 《大观周刊》2012,(23):158-15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 的关系。本文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14.
读社的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来改名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成立,到1948年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三联书店,只有12年的历史。而读社的前身应追溯到《读书生活》半月刊。《读书生活》上所发表的文章,1935年底开始被编成书,于1936年用“读书生活出版社”名义出版,第一本书即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发行不久便被查禁,经过一些修改,改名《大  相似文献   

15.
读书偶感     
我读书,不求甚解,只以感觉通得过去为满足。读了几本书后,又喜欢把引出的放纵思绪拢到一起,每节不超过二百字。自以为,“武侠书热”会冷下来,谁知妻儿的读趣颇浓。最后,我也被俘虏了。于是,在我们几位文科老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家庭读书活动要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有必要建立“家读”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赋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以全新的内容。能够开展“家读”活动的家庭和个人,一般说来都已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由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7.
好读书者,好闻书香,世人也把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誉为“书香世家“、“书香门第”。读书贵在培养兴趣,这是从“苦读”变“乐学”的关键。“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古语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撰,读诸子百家味如酸醢”。这是说,读经典会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读文史书籍,有如吃荤素菜肴;读一般普及读物,有如吃酱醋佐料。倘若读书读到这份JL上,那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之类的景状也就很难避免了。晋代的陶渊明便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癫性。如果没有兴趣,读…  相似文献   

18.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19.
何春野 《大观周刊》2012,(31):277-277
最为一门国际交际语言,英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正是指“阅读”。阅读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是获取所学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读书是学习,使用还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必要的学习。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对象。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乃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所占课时最多.  相似文献   

20.
(一) 《读书问答》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于重庆改名为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1948年8月在香港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为三联书店,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