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冉书明 《大观周刊》2012,(44):177-17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带来,人们对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开展多媒体技术与高职机械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之一,也是实现优质、高效的机械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多媒体授课,可以实现人-人、机-人互动的教学学习系统,实现高效的数字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中,笔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有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针对多媒体技术对机械教学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促进机械教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峰 《大观周刊》2012,(51):263-263
作为一名进校的计算机教师。经过几年的多教学实践.对此项信息技术感触颇多,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合理地组织教学,从而避免枯燥地播放电子教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在多媒体课堂模式授课涵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育” (也称为“在线教育”)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可最大化实现全球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可以真正实现有问必答,可以实现异地授课和实时授课.可以说,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教与学.在这个被颠覆的领域,有着无限的商机,投资者众多,产品多种多样,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异常火爆.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3,(1):196-19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普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媒体也广泛的应用于教学领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发挥出多媒体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提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指导思想和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之后,更加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探索式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婵娟 《大观周刊》2012,(15):274-274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一种体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具体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南省鹤壁市第九小学,为建立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师资队伍,推进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同时聘请专家到校进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通过培训,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模式,掌握了网络入门技巧,提高了多媒体操作技术,树立了学习理念。目前,该校全体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60%的教师会自制CAI课件。“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鹤壁市第九小学@齐金栓  相似文献   

8.
<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整理并统一存储、传输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已成为当代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FLASH进行分析研究,就如何利用FLASH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网络课件进行合理设计进行分析;就如何利用FLASH进行课件制作与技术实现等进行逐一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三段教学模式、"必修+选修+预约"教学模式、专题讲座与短期培训互补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网络课堂与虚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咨询与社区服务共存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以确保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够享受到丰富的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刘小红 《大观周刊》2012,(21):209-20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教授我们的学生。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激起兴趣、突破重难.最与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运用,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信数学教学的腾飞。  相似文献   

11.
刘小红 《大观周刊》2012,(47):323-32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教授我们的学生。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激起兴趣、突破重难点与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运用,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信数学教学的腾飞。  相似文献   

12.
陈慧 《大观周刊》2011,(40):137-137
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把重难点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提高教学实效。但多媒体也有’其先天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如果运用不当,易导致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信息泛滥、教态呆板等问题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政治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陈悦 《陕西档案》2023,(2):56-57
<正>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含义 数字化档案是一种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诞生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数字化档案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共同作用,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OCR技术、多媒体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存储技术。这种方式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将存在于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储存,并且由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还可以实现档案资料的相互传输与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增强了信息数据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课程因其多媒体特点和新颖性而与传统的理论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以典型问题为诱导,通过逐级递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另外,当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巨大,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恰当的监控手段促使小组协作,实现协同知识分享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多媒体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改革;并指出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与应采取的对策,另外还阐述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授课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英语多媒体视听阅览室是高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场所。本文从英语多媒体视听阅览室的内涵、建设与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多媒体视听阅览室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韩清华 《大观周刊》2012,(43):342-34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因特网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存储促进网上教学资源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信息化来加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成为可能。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由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据量很大,而且同时接受网络教学的学生数量较多,因此校同嗣中的数据流量和并发访问人数均要比一般的局域网高很多。中小学校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在组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5,(S5):105-106
<正>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一、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它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而电子技术是一门与生活、生产  相似文献   

20.
王华平 《大观周刊》2012,(36):139-13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模式,并依据新课标和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电子化教案、电子化学案和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