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都是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虽来源于合作原则 ,但却比合作原则更具解释力 ,尤其在隐喻问题研究上 ,关联理论有着合作原则无可比拟的阐释优势。在重述会话含意理论和关联理论隐喻观的基础上 ,比较这两种隐喻观的理论来源、阐释理据、隐喻含意的推理模式以及隐喻阐释的局限性 ,从而突出关联理论对隐喻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安琦  刘宁 《林区教学》2011,(1):63-65
按照关联理论的观点,话语理解不仅仅是交际双方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也是依据语境信息寻找最大关联的过程。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译者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从而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大关联。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关联理论中的最大相关性和语境两个概念框架,分析翻译和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目前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作者旨在通过分析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共同的理论前提和相似的在线推理观,对比这两种理论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指出这两种方法在解释语言方面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而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修正。特别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认知语境的概念是对传统语境观的完全的颠覆。两者在基本理论分歧、语境概念、推理模式、意义的区分等方面,均有不同。这些不同体现了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修正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般性的话语,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的视角与思考。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观,试用关联理论显性-隐性交际、明示-推理交际、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等多个术语来阐释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语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支点,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分析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通过分析得出要正确理解隐喻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8.
Sperber和Wilson的创立了人类交际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将话语译释过程视为利用语言信息及其它线索辨析讲话信息意图的一种推理策略。因此,语用原则并非语言所独有,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问题解决的推理模式。尽管Sperber和Wilson试图将隐喻和修辞性语言纳入关联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然而他们并没有将隐喻性话语的聚合功能运用于推理模式,本拟探讨的是,如何将隐喻性话语的译释与交际的推理模式之间的显相似性用于支持此理论假设,并揭示出非指示性推理的一些功效。最后还将对关联理论以及对隐喻认知的一些最新研究予以探讨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赵怡薇 《文教资料》2014,(16):53-54
语用学界的两大理论-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具有突出的理论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言语交际研究中,又各有缺陷,不能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做出全面系统的解释。研究表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多方面存在极强的互补性。本文通过详细论述两者的理论渊源,提出整合两种理论精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进一步引入言语交际研究的全方位视角:顺应-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而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均无法对其含意做出充分而合理的解释,因此对隐喻意义的研究必须纳入语用学范畴。本文综述了在解读隐喻含意方面Sperkr和Wilson关联理论与其它隐喻语用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关联理论为支点,采用俄语语料,从认知语境和最佳相关原则两方面分析了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