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有前瞻性,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指引下,有必要对2020—2035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及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Leslie矩阵的队列要素法和实地访谈法,对2020—2035年期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学校数、教师数和所需经费等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下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与2020年预测值相比,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将下降约3000万;按现行学校规模计算,2026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小学4000所,2030年(峰值年份)城区需新建初中4000所,农村地区将有大量小学校舍闲置(3.73万);按现行师生比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在下降,与2020年相比,2035年小学教师过剩约150万,初中过剩约37万。2031年,我国城区义务教育学生数将超过镇区,义务教育将总体进入以城市教育为主体的时代,教育资源配置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充分考虑学生由农村向镇区和城区的转移。建议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适当提高办学标准,降低生师比,缩小班级规模,及时补充优秀教师;统筹优化学前、托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2.
使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生育意愿抽样调查,预测“三孩”政策下2021—2050年我国城乡常住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和在园幼儿规模以及园所、师资和经费供给规模。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提高资源配置标准后,较2020年,需新建园所4.07万所,补充专任教师107.55万人、保育员90.92万人,新增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3 652.11亿元。建议动态监测学龄人口变动情况,提前规划和科学布局学前教育资源;考虑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新冠疫情影响,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地方实际,及时修订和调整城乡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在办园难度大的偏远农村,由政府兜底举办公办园;探索事业编制统筹调剂制度,缓解学前编制短缺压力;实施编内编外同工同酬,增加教师从业年限补贴;加大省市级统筹力度,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层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宁省计划生育成效显现,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辽宁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辽宁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师资资源配置的变化。辽宁应该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口变化、人口质量提升和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的2005—2020年教育对策。要根据全省人口进入低增长期的有利时期,加速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变化及城乡分布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的学校设置、布局结构和师资资源,结合国家和省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部获悉,我国儿童教育事业已得到迅速发展。到1999年年底,全国有幼儿园18万所,3~6岁幼儿在园人数为2326万,城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0%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60%左右。我国已经在8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有小学58万所,初中6.44万所,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在校学生近2亿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520所,在校残疾儿童37万人。  相似文献   

5.
┏━━━━┳━━━━━┳━━━━━┳━━━━━━┳━━━━━┳━━━━━━━━┳━━━━━━━━━━━━┳━━━━━━┳━━━━━━━┓┃ ┃ 学校数 ┃ 招生数 ┃毕业生数 ┃ 在校 ┃ 平均每万人口 ┃教职员工数(万人) ┃平均每一专 ┃ ┃┃ 年份 ┃ ┃ ┃ ┃ 学生数 ┃ ┃ ┃任教师负担 ┃ 附:研究生 ┃┃ ┃ ┃ ┃ ┃ ┃ ┣━━━━━┳━━━━━━┫ ┃ ┃┃ ┃ (所) ┃ (人) ┃ (万人) ┃ ┃有大学生数(人) ┃ ┃ ┃ ┃毕业人数(人) ┃┃ ┃ ┃ ┃ ┃ (人) ┃ ┃总 计 ┃专任教师数 ┃学生数(人) ┃ ┃┣━━━━╋━━━…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本世纪末将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城镇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如在九十年代按计划完成目标,使初中在校生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困难很大。首先,九十年代全国初中适龄人口数(取自13至15岁年龄组,下同)比八十年代明显减少。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九十年代平均初中适龄人口数为5.9千万人,比八十年代平均数少1.6千万人左右。一般说,初中在校生规模随初中适龄人口数减少而减小,如“七五”期间,初中适龄人口数逐年减少,初中规模由4.1千万人下降到3.9千万人。其次,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加坡适龄入学儿童人口减少,学校深受招生不足所引起的缩班问题困扰。官方数字显示,在未来10年,学童人数将大幅反弹。年满6岁升小学一年级的人口,将由2010—2011学年的5.18万人升至2019—2020学年的6.58万人,增幅为27%。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队列要素法,使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平均总和生育率1.57为基础,确定分城乡、分孩次的历年总和生育率,估算“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2020—2035年城乡0~3岁婴幼儿人口总量及其变化趋势,然后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基于已有相关研究,以24.95%的入托率预测我国托育服务资源需求规模。结果显示,尽管中方案和低方案下2020—2035年托育适龄人口呈现递减趋势,托育机构需求预计在2020年达到10万~11万所,2030年降至7万~8万所,至2035年将稳定在6万~7万所;对托育机构教师的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453万~508万人减为2025年的391万~431万人,2035年托育机构教师需求量为312万~349万人。这对托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托育服务严重供给不足,“全面二孩”政策下存量与增量叠加,托育资源配置压力将更加凸显,应尽快推动建立动态人口监测系统,精准把握家庭托育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多方面调动和扩充资源,尽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资源短板;加强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各级教育规模及每万人口大学生数(单位:万人)在校生规模1952lQ9821侧关)1叩51998小学91 .17207 .9278 .881 10.19l的.78%.14中学17 .10研.0753 .5362 .59肠.38101 .94大学本专科2235 .2D8,3912.1314.4116.51研究生/0 .050 .300 .961 .472 .1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人}{26铭71941 10126二、6岁及以上人口教育程度构成变化(单位:%)年份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有19502 .34 .07 .236 .050 .511灭卜42,66 .1巧.238 .337819823822 .030 .427 .316.519以)7 .121 .134224 .513.119959 .522036123 .09 .41卯78 .9刀.837.021 .39 .0位:%)、…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探索城镇教师支教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发展中,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4年,运城市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作为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政策引导,推进制度创新,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使运城市农村教育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两年来,全市2000余名城镇教师志愿支援农村教育,1万余名农村教师得到了培训提高,10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200余所偏远山区学校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城乡教育基本…  相似文献   

11.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2.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