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历史功绩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淮海战役谋划阶段,力谏中央暂缓分兵渡江南进,为淮海战役的发起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主攻战场,屡出奇招,分割包围国民党军各兵团,实现各个歼灭的战略目的;淮海战役后勤补给战线,精于筹算,有效保障部队后勤供应,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淮海战役期间,由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山东解放区以及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由原山东八路军改编的部队在淮海战役中完成了重要的作战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60年前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一举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了解放。当时,我在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的华东野战军9纵75团7连任指导员,亲历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些重要战斗。虽然时过60年,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4.
在淮海战役指挥中,邓小平从淮海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指挥中坚持照顾战争全局,部署攻克了郑州,宿县;为配合平津战役指挥部队进行战场休整。他统筹战役全局,正确把握战机,创造性地提出将歼灭黄维兵团作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心。在围歼黄维兵团过程中,他又鼓励推广了克敌制胜的关键战法。表现出邓小平举重若轻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5.
在淮海战役中担任总指挥的邓小平,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对战役的开展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创造性地执行了毛泽东拟定的战役作战方针。同时,他运用周密的组织发动和深得人心的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倾力支援前线。而贯串战役全过程的政治工作,在提高人民解放军战斗力和瓦解敌军士气两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淮海战役发生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在党史、军史和现代战争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蕴育内涵丰富的淮海战役精神,即听党指挥,直面强敌谋主动的"决战决胜"精神;爱党爱国,奉献牺牲求解放的"小推车"精神;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夺胜利的"十人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7,(1):F0002-F0002,F0003-F0004
1954年春 上海市人民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在淮海中路1045号创建了一所在当时颇具规模,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为纪念著名的淮海战役,定名为上海市淮海中学,她是解放后市政府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型学校。首任校长朱福昌由陈毅市长亲自签令任命。  相似文献   

8.
浅析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经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它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集中了五个军团,三个绥靖区部队,共80万大军,以达到确保南京,守住江南半壁河山的目的。结果,在整个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损失兵力55.5万余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生擒,五个兵团的司令,两个被击毙,两个逃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雄伟、庄严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高高耸立。纪念塔正面,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大字,金光闪闪,苍劲有力。塔的四周,青松挺拔,翠柏刚健,鲜花吐艳,绿草如茵。这一切,都象征着英雄们  相似文献   

10.
庞颜玲 《亚太教育》2022,(2):181-183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徐州市中学思政课对中学生具有强化政治认同、打牢思想基础,培养正确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淮海战役精神融入徐州市中学思政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拘泥于书本、未做深入展开、理论知识空泛、学生认识浅显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延伸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共在淮海战役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集中表现在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作战方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审时度势、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等战略战术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准备阶段和打响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次战役的后勤保障和人民支前工作。9月25日,军委在批准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文中指示,应“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11月9日,军委要求“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①。11月16日,军委在决定成立总前委的电文中明确指示“中原、华  相似文献   

13.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踊跃支前是党的群众路线成功运用与贯彻的体现,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淮海战役中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支前的历史为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规模宏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我军浴血奋战66天,以65万兵力打败了蒋介石的80万大军。歼敌55.5万余人。它连同平津、辽沈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蒋  相似文献   

15.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这个战役和差不多同时进行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使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大大加速了全国胜利的到来.一毛泽东同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象一根红线贯穿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指引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大决战》是一套三部六集总长十一个小时左右的革命战争巨片。第一部《辽沈战役》和第二部《淮海战役》已经公映,第三部《平津战役》也将在年底前后问世。影片放映后,得到了上下一致的高度评价,人们赞誉其为大场面、大视野、大意境,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17.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与我党的各项英明政治决策是分不开的,而统一的战略性与策略性方针的制订与落实,科学决策机构的建构,民主集中制的推行又是保证政治决策科学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以上几点因素对战役中我党我军高层政治决策的科学实施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群山苍翠塔巍峨,碧血丹心昭一汉波。淮海姿兵操胜券,长江饮马伏元魔。深钦前辈风云契,更喜后来俊秀多。大业中兴齐蹈厉,征程似锦莫磋陀。碧血丹心照汉波——纪念淮海战役四十周年@洪涛~~  相似文献   

19.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在中国革命形势由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它具有鲜明的战略特色:一方面这场决战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在战役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决策的高度民主化、战略战术的灵活创新、后勤工作的坚强有力等特色。正是这些使广大指战员的集体智慧得以发挥,使人民群众的支前积极性空前高涨,保证战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这次战役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特色,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期间,《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对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宣传报道。其重点报道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的人民解放军获胜和国民党军溃败情况、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情况、共产党对国民党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情景等。这些宣传报道对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各个击破敌人,鼓励民众支援全国解放事业以及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