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写议论文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深度。我便从鲁迅杂文议论的深刻性方面总结出如下几点来指导学生作文。 (一)立场观点鲁迅说,作家必须成为“大众中的一个人”,“这才可做大众的事业”。(《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正是鲁迅具有了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所以,他对敌人恨得强烈,对人民爱得热烈,并从这种强烈的憎和热烈的爱出发发出了那种情不自禁、“不能已于言”的战斗呐喊。我举出《“友邦惊诧”论》中第四自  相似文献   

2.
凡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会对他那简洁的笔调、精炼的语言有深刻的印象。鲁迅自己也说过,他写作品,“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文秘决》)然而鲁迅却常在他的作品中不惜笔墨地运用重复法。 先请看他的杂文吧!他在《“友邦惊诧”论》中曾这样写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生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  相似文献   

3.
“绍兴师爷”的注释,见新版《鲁迅全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卷《朝花夕拾·无常》篇.1926年1月30日,陈西滢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致志摩》的信.信中诬蔑鲁迅“有他们贵乡绍兴刑名师爷的脾气”.为此,鲁迅在《无常》中借对故乡“迎神赛会”时“活无常”形象的记述,揭露鞭笞了貌似公正而实是维护旧势力的陈西滢一类的无耻文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故乡》和《孔乙己》中都出现了“站”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他(指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的语言,上承古代、近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为鲁迅处于这样一个特定的语言时代,所以鲁迅作品也难免出现一些不同于规范的普通话的特殊语言现象,这就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单音词的沿用。如:①并——连词。例: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旋——不久。例:旋出校回寓。(《“友邦惊诧”论》)③易——改换。例: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说明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故乡》)2.带文言色彩的双音词。如:①…  相似文献   

6.
一、名字称代有文章《“友邦惊诧”论》这篇杂文(初中语文第六册),是一篇声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政府的檄文。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注①)这篇驳论就充分地反映出鲁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体现了鲁迅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7.
好的人物语言,能够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祝福》中人物语言的巧妙运用,“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鲁迅《花边文学·看书偶记》)一、巧换语序“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  相似文献   

8.
“影象”释     
“影象”一词,有说是“印象”之误,有说是“思想里跑野马”之释(均见《北京晚报》).孤立地看,似乎各执一词,颇有异议;其实,只要注意语言环境,问题并不难得到解决.试看:鲁迅1921年所写《故乡》中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中学语文教材注释曰:“[影象]这里是印象的意思。”这条注释,应  相似文献   

9.
乡土是生命的起源,乡情是中国文人独特的情感寄托。早在弘文学院时期,鲁迅的同学对他就有“斯诚越人也”的评语。(沈瓞民《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山水秀美,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鲁迅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也塑造了鲁迅忧国忧民的文化性格。从《故乡》与《社戏》看,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是复杂的,爱恨交织难以一言蔽之。一、现实的故乡与理想的故乡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尤以鲁迅的乡土小说创作引人注目。鲁迅对乡村描写的独特性与深刻性,表现在一种“忧疑”的文化态度。他直面乡村的愚昧和病态,也依恋乡村的质…  相似文献   

10.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11.
一涉笔成趣、幽默诙谐是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埃德加·斯诺在《鲁迅——白话大师》(见《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中说:“在鲁迅几乎所有作品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他那‘笑’的天才”,他善于“把讥消、讽刺和微妙的幽默结合起来。”斯诺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这个特色在鲁迅的散文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大约由于鲁迅曾经激烈地批评过林语堂所提倡的幽默的缘故,有人就以为鲁迅是不赞成幽默的。这是一种误解。林语堂办《论语》杂志提倡“幽默”之初,鲁迅曾亲自为其撰稿,以示支持,他那篇连标题也颇有滑稽感的《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便是发表在《论语》半月刊第十三期上的。这篇纵意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对子新诗的发展,是很关怀的。记得一九五七年一月,他和我们谈话的时候,有一部分话题是关于新诗的。在新诗创作的具体问题上,毛泽东同志表示了这样的意见,那便是:‘精炼·大体整齐·押韵’。”(臧克家:《学诗断想》第一页)毛主席又说过:“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白话诗确有散漫、拖沓的毛病。毛主席强调“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和鲁迅先生反复论述过的“诗须有形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小说流派,是鲁迅首先予以重视,他在《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坟·论睁了眼看》(1925年)、《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1929年)、《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年)等著作中都曾专题论及此类小说。纵观其全部论述,鲁迅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辞海拾遗》收录了现有词书包括具有权威的词书未曾收录的语文语词(含成语和进入文学作品的专科词)凡2030条。补阙纠误;补的三方面是词目、义项及书证。这里仅披露十七例。 [角鸡]①鸡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鸡》:“辽阳一种食鸡,一种角鸡,味俱肥美,大胜诸鸡。”清陈淏子《花镜·养禽鸟法·鸡》:“辽阳产角鸡,广东产矮鸡。”②鸟名。常栖息或觅食于稻田。鲁迅《呐喊·故乡》:“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角峙]如兽角峙立;对峙。元姚燧《普庆寺碑》:“是殿堂东偏,仍故殿。少西叠甓为塔,又西再为塔。殿与之角峙。”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是“讲笑话的好手”(鲁迅语)。他的《竞选州长》是一篇深刻揭露“自由竞选”的丑恶本质,辛辣讽刺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虚伪性的杰作。小说的语言有力地显示了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叙述语言,摘引文字既协调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沁园春·雪毛泽东 二海燕高尔基 三☆幼林秦似(《漓江》一九八二 年三月号) 四挥手之间方纪 五澜沧江边的蝴螺会 六菜园小记吴伯箫 句式的变换 七☆人类的语言吕叔湘(《语文常谈》 八☆从甲骨文到口袋园书馆崔金泰宋 广礼(中央电台广播稿) 九什么是知识毛泽东一O“友邦惊诧”论鲁迅一一太阳的光辉陶铸一二☆论各尽所能胡鉴(《人民日报》 一九八三年一月!旧)一三☆散文孟要老舍 立论和驳论一四☆地质之光徐迟一五☆二六七号牢房伏契克 句与句之间一六《白毛女》选场〔第一、第二场少 贺敬之丁毅等一七☆《龙须沟》选场老舍 谈谈戏剧一八普…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和疯狂地迫害进步知识分子,年轻的革命作家郑振铎,其处境十分危险,他于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赴法国巴黎避难。《海燕》便是作者选取旅欧途中片断生活的感受写成的。《海燕》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故乡美丽的春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在《朝华夕拾·琐记》中说他一八九九年在南京路矿学堂读书时,就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据许寿裳回忆,这书的许多章节,鲁迅熟得能背诵。鲁迅十分赞赏严复,说他“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常常需要强调某种情绪或语义,以达到说话人预期的效果。常用的强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虚词强调这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强调方法,多用表程度的副词实现。如:⑴··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故乡》,强调“我”感到与闰土之间有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痛心不已。)复句中,一些关联词也可以表示强调。⑵··赵州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强调赵州桥之坚固。)二、修辞强调修辞中,反问句可以加重语气,反复句可以突出某个词或句子,排比句可以…  相似文献   

20.
“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刊出金宏达同志的《论早期的“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形成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将这个提法运用于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从鲁迅开始的。”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两段话: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斐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