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航天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浩瀚的太空 ,已经成为农业育种的基地。作为最早开展航天育种研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我国航天育种开展 1 0多年来成绩斐然 ,为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少太空农作物正在不知不觉地丰富着人们的餐桌。1 航天育种的技术特点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 ,由于太空环境有许多地面难以获得的诱变因素和多因子综合作用的条件 ,某些作物的品种有可能出现一些特异性状的有利变异。这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从而创造出更优良的作物新品种。航天育种具有如下特点 :( 1 )太…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介绍了几种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进行太空育种,所谓太空育种就是把作物种子放在返回式卫星舱、飞船、航天飞机内,在太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由于太空环境中存在着高能离子辐射、微重力、宇宙磁场、超真空这些特殊的条件,可能使植物种子基因发生了在地面上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当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返回地面后,再把这类种子进行选育种植,以获得优良品种,这种过程被称为太空育种.  相似文献   

3.
伴着“神六”凯旋的脚步,“太空育种”再度成为世人的热门话题。太空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利用空间环境,使生物材料发生某些在地球上不能获得的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资源。太空育种与传统地面诱变育种相比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辐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能强等特点,因而是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多抗良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太空育种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发展和运用太空育种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该项技术不只局限于培育某些农作物的优势品种,还涉及到生态环境、自然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及人文理念等领域,这必然引起人们对太空育种伦理及其相关群体性伦理的思考。在发展这项技术的同时既要最大化地获取经济利益又要经得起太空育种伦理的考量,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5.
太空育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植物种子或器官放到返回式航天器上,利用宇宙的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大温差和交变磁场的特殊环境,诱导植物变异,返回地面后,进行培育、筛选植物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飞船上除了航天员,还有其他生物吗?当然,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曾带回了88家单位上千份的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菌种,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曾搭载了一百多家单位的千余粉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进入太空。除了常见的小麦、玉米、大豆、南瓜、水稻、番茄,甚至连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都曾搭乘飞船被接二连三地送上太空,昂贵的太空旅行却让普通的种子、鸡蛋“搭便车”,这是闹哪样呢?答案是——进行太空育种。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1998,(5)
人们都以为太空育种是指在太空种的作物,其实,这门新科学的背景,仍与土地有关。 科学家首先把地面上普通的番茄、青椒之类的种子用航天器带到太空去,然后让它们接受失重、强烈宇宙辐射和真空环境的影响,然后再把种子拿到地面上来种植。  相似文献   

8.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太空环境能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得到科学家的证实,但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有争议。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而完成的。但究竟主要是哪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或其他可回收型空间飞行器,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带到200-400千米的太空,经过太空特殊环境对种子和微生物的处理,使作物种子产生有益的变异,返回地面后经选育、试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1 有关作物空间技术育种自从1957号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利用太空环境中一些显著特点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有的已将成果产业化,如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就是农业和航天业在科技上结合的产物。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作物种子,使种子在空间条件下发生变异,从而进行作物性状的改良,获得优良品种。例1 现有纯种黄色玉米种子,经搭载“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进行处理。将从太空返回的种子种植,长成高大植株,经自花传粉后所结的果穗上出现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可耕地的面积却因为工业化而不断减少,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就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必须加快作物育种速度以及改进作物的耕作和栽培方法。常用的作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相似文献   

12.
太空育种     
陈燕  徐墨涵  尹静 《生物学教学》2008,33(10):65-67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育种新途径。大量的试验证明,太空育种已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新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也是生物学教材中渗透STS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太空育种,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太空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太空辣椒是经过严格的种子分选,把饱满的、发芽率比较好的种子送到太空去,由太空的超真空、微重力、重离子等强辐射的特殊环境对它进行处理,使得它自身的基因产生变异,回到地面以后进行严格的选择、培育和种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这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哇!一个个1千克多重的西红柿、160多克重的青椒、1米多长的黄瓜……你知道这些珍奇的菜肴是怎么来的吗?原来,它们是在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的蔬菜“太空种子”,在地面结出与众不同的果实。这个方法就叫做“太空育种”。我国是最早开展太空育种研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0多年来成果斐然,不少太空果菜正在不知不觉间摆上了人们的餐桌哩。  相似文献   

15.
<正> 阶段一:种子筛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举足轻重,其作用达30%左右。航天育种就是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刘录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把筛选出的种子带上太空之前,研究人员还要在地面留下相关对照,之后,与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同时种植,平行进行,这样才能进行外观、抗病等不同性状的对比。”  相似文献   

16.
小熊 《特区教育》2010,(12):12-15
王小甲、李小乙、张小丙和丁小胖是光华小学的学生,私下里也是死党。听说太空育种实验室有从太空返回、会长高的圣诞树这回事,可把他们高兴坏了,这不,星期天他们约好要去看看这课神奇的圣诞树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单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育种、异源多倍体育种和非整倍体育种等方面阐述了作物育种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之旅,除了进行载人太空飞行之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飞船搭载40克猪的精液在太空停留,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相似文献   

19.
太空种地     
将来,我们吃的部分蔬菜和水果可能就是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了太空作物的研发,其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让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用上过太空的种子培育出了垒球大小的西红柿、垒球棒那么长的黄瓜。太空西红柿所含的β胡萝卜素含量比普通西红柿要高出27%,棉花植株能高达六英尺。他们采用的那些曾经发射到太空的作物种子,这些种子在太空期间长期暴露在失重、粒子辐射以及亚原子等七种外太空条件下。这些种子回到地球后,科学家们按照体形、外观和营养等特性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并且…  相似文献   

20.
目前,转基因植物在作物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概念、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区别,以及转基因育种在作物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