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在界定循环经济内涵以及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在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并对影响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二级指标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的本质,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以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选择基准,并据此设计出一套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评价与测度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状况与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的我国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R&D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DEA方法引入到对企业的R&D效率的评价中,以我国电子信息上市公司为研究时像,对样本公司R&D效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上市公司间的R&D效率差距明显,R&D效率与企业规模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同时证明了DEA方法在企业R&D效率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对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AHP原理,并通过典型数据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指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定义,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就评价方法给予了讨论。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得到2003年中国各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排名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艳霞  殷仲民 《情报杂志》2006,25(4):82-83,8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陕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建立和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观分析和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的基本依据。本文对东北三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省评价,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试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设计和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平 《软科学》2009,23(10):12-16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水利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敏 《中国软科学》2004,(3):139-143
通过对水利产业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利产业结构评价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江苏省某县的水利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全面的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有效的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化了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为国家粮食的丰产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中对土地整理综合评价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化带动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雪梅  牛晓宏 《情报科学》2003,21(10):1031-1035
信息化建设对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在分析了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与产业结构总体概况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在传统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性地提出了黑龙江省以信息化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成长的协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由融合机制、创新机制、结构调整机制和组织机制构成的信息产业复合系统.在分析产业系统内各子机制促使系统协同成长的作用机制后,构建了信息产业系统的协同发展模型,并以中国IT上市公司为例,评价了中国信息产业各子机制的有序度和系统整体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信息产业并不能协调发展,但这种不协调发展的程度呈逐步缩小趋势;信息产业不能协调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因产业改革而导致的产业结构的不稳定性上.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创新发展中,产业链的构建和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发展决定了面向企业的行业集群信息网络协同发展模式。基于这一认识,以化工行业为例,分析了行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协同构架,探索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信息协同服务制度建设和面向产业集群的行业信息网络重组协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逸 《软科学》2003,17(1):27-30,38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一体化,我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开放的市场条件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如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信息技术可以低成本扩散,而且具有边际收益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产业信息化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监测评估,深入把握产业运行的现状和短板,优化产业链,合理配置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助推产业发展。[方法/过程]以上海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国际贸易、结构状况,以及产业链安全等进行监测评估。[结果/结论]采用国际贸易评估模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模型、贸易竞争力指数模型、产业结构状况评估模型与监测方法对上海信息技术产业进行监测的创新手段是可行的,可以产生一定积极的产业评估效果。评估结果可为今后的上海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上海市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化指数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得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彼此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虽然上海市在"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推动作用,但是"互联网+"发展水平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上海市的信息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还未深入工业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升级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信息标准进行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出两种类别信息标准产业链的关键主体。通过结合我国信息标准化进程,研究两种主体推动下的产业链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信息标准产业链的作用机制和整体框架,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时代不仅给情报服务带来了挑战,更是创造了机遇。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研究了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的建设思路、目标、架构及其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运行模式与服务模式等,并提出了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温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43-153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全国239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比较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不仅能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经济发展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影响更大;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集聚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各异,其中信息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物流业集聚、金融业集聚,科技服务业集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由于产业链绵长,片段化生产特征更为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层面,缺乏对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动态和分工概念的思考。基于此,利用2006-2018年222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往来数据,通过社会网络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代表性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主要国家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核心-外围”结构明显;上游供应链网络呈现链式结构,网络密度稀疏,鲜有新的国家加入,中国在上游贸易网络中位置有所跃升,但仍未处于网络核心;中游和下游顶层网络呈现“扁平化”特征,在2006年中国已处于大部分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至2018年中国进一步跃升至网络核心。据此为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地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