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地图是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地图思维,心理地图是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发展他们的地图思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的一块知识。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考试当中学生在区域地理部分失分比较严重。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是学生在头脑中尚未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学生就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其思维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文教资料》2008,(12):137-138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无论是地理事物还是地理规律,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建立心理地图,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对应到基础的心理地图上,将零散的知识构建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形成新的心理地图,以达到知识构建与整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且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心理地图"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空间概念,最后形成地理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亚南 《职业技术》2006,(12):75-75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地图思维,这既可减负增效,又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地培养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并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王俊友 《地理教育》2014,(10):59-60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心理地图是指各种地理环境信息或各类地图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后形成的地理表象,心理地图是一种地图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概念的图形化记忆,同时它又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强化心理地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一般都能重视读图、析图等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的心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资源库。那么,什么是心理地图?心理地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训练学生心理地图呢?一、建构主义与心理地图建构主义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9.
杨迎  曹卫东 《地理教育》2013,(Z1):21-22
<正>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但从高中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只会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地理空间思维欠缺,脑中缺少地图的雏形,在生活中用起来很困难。笔者认为在地理学科上培养学生地图能力应成为新课改的关键,而心理地图的构建是地图学习的核心。一、地图及心理地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反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考试中也呈现出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严重的现象。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学生在头脑中尚未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学生就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心理地图的构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构心理地图,而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心理地图体系,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粗化阶段-细化阶段-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学会看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使用地图与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心理地图,进而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具备基本的地图学习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功,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高职学生地图学习能力可以从地图阅读的指导、心理地图的构建以及地图实际运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合理运用地图开展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简要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此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郝晓霞 《地理教育》2012,(Z1):108-109
面对地理新课程形势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是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关键。一、自主建构"心理地图",形成空间思维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能把文字难以清楚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抽象的地理概念及原理。除教会学生看图,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画图、描图的习惯,如描画重要的经纬线、  相似文献   

16.
邓君英 《教育艺术》2006,(11):65-66
孩子的心理困扰现象表现在地理这门学科上主要有:一是厌学心理,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要背的地名太多,从心理上反感这门课:二是恐惧心理,认为学地理离不开读地图,每一张地图上体现的地理信息太多,要读懂一张地图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如果学生对地理方位、地图比例尺、地图图例、注记不掌握,对分层设色图不理解,对经纬线混淆等,那么看到地图时,就会害怕、烦躁不安;三是应付心理,认为地理作业大多是填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没有听懂,作业会给他们带来苫涩,因此有的学生不得不被动应付,以“交差”了事。  相似文献   

17.
一、地图素养的内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地理学习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地理素养对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地图素养是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地图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指学生在地图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识图、析图、绘图和用图等技能和获取的地理知识;二是精神层面,指学生在地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构建心理地图的重要性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甚至绘制地图,但是反映在地理学习上却是费时多、效率低、死记硬背等。遇到具体地理情景的变更,又会茫然无措。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地图是初中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有效工具,教师在给学生设计地理作业时,要走出纯文字化的误区,要借助地图类作业促进学生内化地理知识点,培养地理读图能力,形成地理空间观念,以此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地理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地球,初步了解自己的学校、家乡、祖国。地理教学所涉及的空间较广,除了乡土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可通过直接观察形成表象外,对于超出视力所及的较大范围的表象,学生则难以接受,这就需要通过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地图来形成。地图和地理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似“肉”、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地图这副骨架上,通过地图形成清楚的地域概念,才能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并引起一系列的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地图的常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