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秦伟  付孔辉 《体育学刊》2004,11(1):69-71
阐述少林功夫在面向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所进行的7个方面举措,即: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交流会、挖掘整理出版少林功夫书籍、对少林寺景区进行规划整理、依法保护少林功夫遗产、成立红十字救护队。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市也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章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的内涵,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面临的危机,从日本、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得到启示,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武术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曲折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任然存在着不足,有待我们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许多学者从各种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问题,新想法、新思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途径进行综述.深入研究探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归纳体育非物质文下多角度的保护措施,以有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立体化、全面化、科学化等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中国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将中国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武术的新语境,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武术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文章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文,结合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现状,从传统武术的普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制度方面作了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难得的好机遇,要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之上加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合法合理高效地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市也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章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概念分析,以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民俗学、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对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对策:(1)应克服反文化、伪民俗等现象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产生的消极影响,结合实际特定因素,保留体育的本质属性;(2)应冷静对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非理性思想,把握其根本目的 及问题核心;(3)保护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跟进;(4)在保护工作中应杜绝盲目跟风、并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法律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快专项立法,鼓励地方立法,加快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Shaolin martial arts were used to provide military service for imperial authorities before 1949, and how it was restricted and forbidden to practise in Mao’s era from 1949 to 1978. It then examines how UNESCO’s international heritage conventions and China’s post-1978 heritage policies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haolin Temple since 1978. I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gents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rgues current Shaolin martial arts, known as Shaolin Kungfu, have been deliberately reconstructed to serv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eds. Contemporary Shaolin Kungfu is, in fact,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itage authorization proces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also demonstrates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of power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actors.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experts’ and local residents are positioned unequally. The overarching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Shaolin martial arts worked as a tool for Shaolin monks to develop the Shaolin Temple in history and Shaolin monks have assumed the role of ‘expert’ in reconstructing Shaolin martial arts.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少林武术的发展阶段及其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阐明少林武术各个发展时期的主导思想是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在进行变更、丰富、完善的,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表明少林武术自古以来就有着“与时俱进”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各种文化形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当这种现象演变成极端状态时,就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社会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极端化倾向的加剧。中华武术的各种下位生存形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悖离现象,且具有极端化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方式和方法遏制该趋势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和脊梁,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今天少林武术这块传统文化瑰宝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保护"的地步,少林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少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经正在成为很多关注民族文化命运的各个领域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通过逻辑归纳与演绎,阐述了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亟需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保护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开发利用对保护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少林功夫的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线索。通过实地考察和直接参与相关活动,并借助少林学、武术学、文化学、经济学等来研究"少林功夫"的世界品牌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从"少林事件"中引发维权行动;2)少林市场的现状是少林武技有增无减、旅游观光异常火暴、商业演出震惊海外、功夫经济获得双赢。3)打造"少林"世界化品牌方略为:齐心合力、首推"申遗",与时俱进、开展合作,树立品牌、抢占市场,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广纳贤才、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少林功夫不断地向国内外传播和推广,少林功夫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必然会为进一步的弘扬少林功夫、展示少林魅力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林功夫传播的五种形式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究广东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分析了岭南文化的特质,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研究广东传统南拳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