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0年,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党史办的工作人员曾北上京城,通过时任文化部新闻局局长的谢冰岩(1909--2007,淮阴城里官元坊人)穿针引线,得以拜访了中顾委常委、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  相似文献   

2.
李一氓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根植颜真卿,发展到晚年独具一格。新近发现的《颜书研究及碑目》是李一氓编纂的一部辑录历代颜碑著录和评价资料的参考工具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体现了李一氓的深厚学殖和治学路径。其中的《无所住斋颜帖存目》著录李一氓收藏颜帖46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当代颜碑专题目录,是碑帖鉴定的文字实录和书学评价的集中表达,既是李一氓碑帖收藏鉴赏和书法理论建构的珍贵史料,也是当代碑帖鉴定的有益参照和书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胡集乡粮管所克扣农民粮食》(含调查附记)的读者来信,(见《淮阴日报》1991年 11月18日第一版)获1991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二等奖、淮阴市好新闻一等奖。现将其刊登前后和经过写出来,以就教于同仁。 1991年11月10日,冰阳县胡集乡一位叫刘光平的青年农民风尘仆仆地来到淮阴日报社群工部,申述当地农民  相似文献   

4.
苏皖边区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军队以抗战时期在江苏和安徽的中部和北部、河南东部所建立的根据地为基础,加上日本投降后新收复的地区形成的一片新的根据地。1945年10月29日,边区的政权机关——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临委会)——正式成立,李一氓为主席。所管辖的地域横跨苏、皖、豫3  相似文献   

5.
李一氓读书万卷。他读书运用了目录学、版本学知识 ,致使所写的题跋犹如画龙点睛 ,相得益彰 ,更上层楼。鉴于长期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 ,他提出了纪念馆内应设立图书馆的卓见。他向图书馆员建议 ,愿意一起参加编制馆藏分类目录李一氓早年参加创造社 ,尔后又投笔从戎 ,但他很爱读书 ,读书成为他一生的习惯。因为爱读书 ,他也关切图书馆的藏书、用书建设。 1 92 6年 ,年仅 2 3岁的李一氓在国民革命军南昌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期间 ,尽管当时北伐战争戎马倥偬 ,他仍然不忘找书读 ,由此引起了他对目录学的兴趣。当时 ,南昌有一家清光绪“百日维新”…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三联书店陆续出版的一套有关书的书很引起读者的兴趣。先是拿到重排本陈原的《书林漫步》和增订本唐弢的《晦庵书话》,不久,李一氓的初版本《一氓题跋》和黄裳的《榆下说书》也问世了。但郑振铎的《西谛书话》预告了二三年,却迟迟不见出书。我询问过时任该店总经理的范用先生,他笑嘻嘻地说:“快了,别着急,不仅这本,还有好几本呢!”  相似文献   

7.
三月二十四日。中共江苏淮阴市委集会庆祝淮海报创刊二十周年。中共淮阴地委书记李昌文、市委书记处书记陆钧和周文忠、市委常务委员徐中高参加了庆祝会,并在会上讲了话。市委宣传部部长、淮海报编委会主任陆野在会上介绍了淮海报的光荣历史。参加庆祝大会的还有淮阴市各部门负责同志、淮海报通讯员、过去在淮海报工作过的同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下旬,我在采访市殡葬改革情况时,得知我市有位老工人死后,子女及亲属将她的骨灰撒到黄河。据殡葬管理所同志介绍,这是开封第一宗骨灰撒黄河的事例。5月1日,我采访了这位老工人的亲属。我将《黄河撒骨灰,真情留大地》的草稿拟成后,与市民政局民政科、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的领导同志一起逐字逐句推敲。当议论到“这是我市第一例”时,发生了争执。在座的同志都是最近8年到上述3个单位的。有的说,到民政局工作以来还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间,我为《中国出版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负责建国后头三十年(1949~1979年)的撰稿工作已经定稿结束,我多年来从事当代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就算告一段落。于是将历年积存的出版资料进行了清理,意外地发现1978年10月我参加一次会议的记录材料和一帧到会代表的合影(见本期封二)。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主持这次会议的周扬同志和在会上发言的李初梨、李一氓、茅以升、楼适夷、夏衍、于立群、林默涵等前辈都已作古,他们的遗韵犹存。这份记录材料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出版史料,值得向有关研究者介绍。  相似文献   

10.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华报》社的前身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色中华》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和红色中华通讯社为一套组织机构,两块牌子,周以栗为《红色中华》主笔。不久,周以栗离任养病,由王关澜负责,编辑有李伯钊等。之后,梁柏台、杨尚昆、李一氓、瞿秋白等曾任《红色中华》主编。从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四十九期起,改周刊为三日刊。而从第一百四十九期起,改为双日刊。直到一九三四年十月。  相似文献   

12.
3月17日,李一氓同志在古籍整理规划会议上印发了一个书面的《关于古籍整理出版的意见》并作了一些补充和说明。《意见》中说,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从事中国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是我国精神生产的一件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一向十分重视。《意见》说,我国的古典文献数量很大。古人已用“汗牛充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中华书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会,隆重纪念书局创建70周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王子野在会上讲了话。 1912年元旦建立的中华书局,是由辛亥革命时期的出版家陆费逵先生创办的。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书局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也出版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少儿读物、重要古籍和语文工具等方面的图书。1958年后,  相似文献   

14.
北京出版社:你们已刊行北京各种竹枝词②,似可扩大。印《启祯宫词》③;又《檀柘寺志》亦属京师,亦可印。请你们考虑。《启祯宫词》,我有嘉庆瞿氏刻本,可作工作本,如有需要,请来函,我即送你们。《檀柘寺志》,我原有一部,现已不知去向了。敬礼李一氓五月十日[附记]除了《启祯宫词》外,李老对北京古籍热情关怀,约于1985年又给北京出版社送来民国初年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这是博学又好收藏的李老对北京出版社的又一大贡献。1914至1915年间,画家、文学家陈师曾(陈衡恪,陈寅恪之兄)描绘北京贫苦人民的生活,如收破烂、烤白薯、带有浓郁北京风…  相似文献   

15.
西安《解放日报》是“西安事变”的产物。 西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36年12月13日,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它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接管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西京日报》办起来的,由办公厅下设的宣传委员会具体领导。先后任总编辑的是丛德滋、张兆麟。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李一氓派了韩进和魏文伯等任编辑。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期间,李一氓同志提出要整理出版《稿本丛刊》,这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是极为赞成的。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是要摸清稿本的情况。选开整理出版稿本的目录,是比较细致的事。必须了解这一稿本其内容的价值如何?一书之成,必几经修改,要分清第几次稿本(当然不是每书都尚存几个稿本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我们淮阴有线电视台“城市600秒”节目组策划、组织了一次“体验希望”的活动。通过淮阴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帮助,我们确定了盱眙县十里营乡中心小学的10名受到市农行同志捐助的贫困学生与市区清河小学学生结成手拉手心连心的对子,相互体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在会上指出,要积极扶持中青年文史研究工作者,给他们更多的便利条件。要使古典文学研究出现一个大繁荣的局面。建议开展评奖活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今年年底以前公布一批名单,对从事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有成就的同志加以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开幕。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洪武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陈洪武书记和书法理论家张荣庆、李一先后讲话。黄振春书记主持仪式。吕章申馆长在讲话中说,在人类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各大菜系中,川湘菜的辣,尤其是川菜重口味的麻辣,让相对清淡的菜系显得乏味;吃多了清淡菜系,有时也需要一下重口味的刺激,而一经"刺激",便难以忘怀,所以麻辣之味,实为霸道之味。因此之故,川菜扩张势所必然。如今走遍中国,几乎无处不有川菜馆,而且即使海外的中餐馆中,川菜的势力也很不小。川菜始入上海滩只是在民国时期,就像李一氓教授在《饮食业的跨地区经营和川菜业在北京的发展》一文中所说:"限于交通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和职业厨师的缺乏,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