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4,(A0):165-16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然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差距依然十分显著,不仅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造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均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质量的差异,所以在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措施中,各地除了要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外,更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质量,以促进师资均衡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渗透的必要性(一)义务教育的薄弱性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的现实情况对义务教育阶段渗进职业教育内容提出了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义务教育还相当薄弱。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薄弱学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管理不良、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总体来说.薄弱学校是制约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径”。是导致城市“择校”问题的直接根源。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对城区薄弱学校的改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2015—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实施了第一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以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度开展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六个学科的监测工作,并对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有责任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同时,公民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基础教育。多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坚持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6.
理县教育具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诸多共性问题,如疆域广、人口密度小、增长率低、基数少,严重影响学校规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不高和学校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高中升学率不高,优质生源流失,教师队伍薄弱,少数民族地区民众不能真正享受国家免费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曹海 《辽宁教育》2006,(12):6-8
鞍山市作为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城市,其基础教育在布局结构、规模条件、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强市战略的实施,也是对鞍山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就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目前,全市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工程已全面实施。一、研究的基本内容基础教育学校学生的区域分布、数量规模、结构比例、就学偏好等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布局分布、办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陈凯 《河南教育》2009,(11):50-52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办学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使得河南这一文盲、半文盲大省逐渐摆脱贫困和愚昧,走向人力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由于河南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河南“两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靠“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努力配合而初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4,(10):70-70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但是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直接导致屡禁不止的“择校热”,政府部门虽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但现实中,  相似文献   

10.
薄弱学校的存在,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消除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我国,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改进薄弱学校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薄弱学校”辩护:基于教育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需要辩证分析。其产生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优质化发展中产生出的薄弱、品牌打造中催生出的薄弱、择校过程中分化出的薄弱。"学校撤并""集团化办学"不是薄弱学校改造的应然路径。薄弱学校的生存不能依从市场的规律,而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所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责任的"无限赋予"使一些义务教育学校成为现实中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问题不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我国教育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基础、职业、高等、成人四大类教育的新格局。从教育新格局中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来看,不仅非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基础和职业两类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分为基础和职业两类教育。因此,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职业教育,就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文钊 《考试周刊》2010,(19):206-207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最基本的技能的关键.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均等、优质的教育是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所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加强教育投入,统筹地区差异: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建设: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多方位办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困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问题是,自2006年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在学校建设投入、布局调整、办学条件达标、教师学历和基本功素养显著改善、学生全面素质稳步提高的的背景下,社会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学生课业负担和教育质量的指责声却不断加大(或并没有显著的缓解),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却又产生出诸如“如何促进干部、教师流动”、“撤并山区农村学校后大规模寄宿制学校的保障”等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薄弱学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不同的衡量标准。199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对薄弱学校的理解是:“在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校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有相当数量的薄弱学校存在,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振兴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李昆秦 《教书育人》2011,(10):13-15
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1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到2007年,全国99%的地方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到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8.
信息快递     
我国教育部"三限"解决择校问题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2004年12月19日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从2005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利于解决择校问题。周济指出,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区域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林 《学周刊C版》2019,(23):33-33
新课改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不同的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文章从农村薄弱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现状开始分析,重点阐述了保障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