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体育"三段式"教学仅仅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生理、情感的体验,学生被动去学、去接受,体育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情境教学则把教学目标融在情境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体验情节,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生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一般以锻炼身体、练习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由于动作多次重复,比较呆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练习的教学情境,以激发练习的兴趣。满足少儿好模仿、好表现的心理.从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一般以锻炼身体、练习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由于动作多次重复,比较呆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练习的教学情境,以激发练习的兴趣,满足少儿好模仿、好表现的心理,从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并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种各样的手段使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中体验到快乐,不仅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还调动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愉快地、积极地练习,体验到了体育的兴趣,达到了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探究,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情境探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地体验和探索体育的奥秘.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延伸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科学运用示范教学,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认真观察和不断练习中加深对所学动作的认识,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理念在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按观察——认识——发现——体验——探究——掌握的过程进行运球和跑篮技术的学习。以体验过程为主,结合小组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长实践经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提高自我健体的能力。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动作的运球,使60%以上学生运球动作协调,20—3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运球动作。让学生边练习边体会并掌握跑篮技术动作。三、教学过程1.启迪情绪,激发兴趣阶段一开始,老师就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好,今…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故事情境、练习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诱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体育教学魅力四射。培养学生体育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中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规则而组织的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体育游戏,不仅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体机能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体育游戏的作用1.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着运动效果,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活动中,教师就需激发学生对运动活动的兴趣。初中学生虽然在运动的持久度上有了一定发展,但如果课堂教学中长时间地进行反复练习,单调的动作会让学生产生疲倦  相似文献   

10.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情境教学作为提高兴趣的催化剂,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思维、行为、情感上真正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挑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每节课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 大部分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或者体育习惯,所以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了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例如短跑教学,学生学习了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就要进行途中跑的练习,如果让学生重复进行80-100米的快速跑的练习,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兴趣参加。  相似文献   

12.
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其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知。体育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掌握锻炼方法的动力。学生进行感兴趣的身体练习活动,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速教学进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动手能力和促进身心平衡发展为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把体育游戏这种愉快的教学手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主要途径之一。”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充分地创设情境,让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的准备活动中可以设计游戏“小动物找朋友”。…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体育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便成了体育老师教学中的抓手。发现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对于动作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重文轻武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体育课学好学坏无所谓,文化课是主课,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练习,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时无精打采,处于"半枯萎"状态.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在起跑线上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于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运动中不知不觉养成了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获得真实体验,变得乐学、爱学。其中,让情境体验走进牧区学生的课堂尤为必要。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大量尝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数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项目练习,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喜欢上体育课,在学习时能积极主动给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法自应用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铮 《考试周刊》2012,(66):116-117
本文以运动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论述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训练对学生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改进动作质量,以及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运用这一心理训练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促进教学、训练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听到、认知到的事物,通过想象,使学生在上训练课时,沉浸在一种想象的情境中,使每次的练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和艺术的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