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首先简述了无线通信中的自适应均衡原理、结构体系、算法,然后针对无线多径信道,讨论了RLS自适应算法,并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系统在不同抽头数、不同遗忘因子和不同初始值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实验.得出仿真结果并分析了仿真实验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是现代教育测验的一种新形式。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指导理论和测试思想与传统纸笔测验不同,而且测试方面有诸多的优点。本文详细论述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基本测试流程,包括被试即时能力估计、选题策略、曝光率控制、测验终止标准等八个基本步骤;并进一步论述了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实测中应解决的关键技术与问题:在线参数估计、试题与测验交叠率控制、纸笔测验与计算机等值、多维评价与认知诊断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节点在海上动态环境下利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ie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对船舶追踪精度不高以及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改进的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采用优化边界阈值的方式,在重采样阶段采用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KLD)采样方法实现自适应选择采样粒子,这使得节点采样的计算量减少,从而缩短采样的计算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保障追踪精度的同时,提高自适应度,减少节点计算量,并且能很好地适应海上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评价中重要的一种途径和方法,设计好题库和组卷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节省评价成本。文章提出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基于自适应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对题库设计、组卷方式和试题自适应调整中关键问题的介绍,系统地阐述了基于题库的自适应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一种旨在改进自适应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新方案,通过适时变换自适应律增益和引入静态补偿器,减少系统在自适应调整的初始阶段振荡的幅度和调节时间,提高系统收敛的速度,改善系统跟踪误差的瞬态行为,从而显著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仿真例子印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族箱加热控制系统具有温度滞后、非线性,加热装置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传统PID控制和模糊FUZZY控制算法,根据自定义的模糊规则实现PID参数的在线寻优,实现参数的最佳匹配;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功能建立水族箱水温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显示,模糊自适应PID控制较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为水温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无线局域网、因特网和Ku频段卫星通信网的互联互通及服务质量(QoS)性能参数,采用视频帧率、分辨率自适应算法,提出了一种空间通信网中音视频传输的应用层QoS控制与测试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并具有良好的QoS自适应帧率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8.
SAA4961是飞利浦公司推出的一种NTSC/PAL制兼容的三行自适应梳状滤波器.其输出亮度信号不需要通常的色度陷波器,增加亮度信号的带宽,可以有效消除"色串亮"和"亮串色"等现象,大幅度提高彩电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存储环境下突出的一些新问题,如网络的广域性与动态性、商业利益的追求、一致性与可用性的权衡等,提出了一种代价驱动的自适应副本策略CDRS.该副本策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中的代价,综合考虑负载平衡及一致性与可用性的均衡,对副本进行自适应的操作,达到最小化副本开销和最大化副本收益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副本策略相比,该策略在副本收益以及负载均衡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故障检测中 ,合理的阈值选择对残差的评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然后 ,基于RMI(ReachableMeasurementIntervals)方法 ,给出了在闭环条件下的一种自适应阈值选择方法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传统的海上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 VHF)的模拟通信方式,实现海上通信现代化,针对国际灯塔与航标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house Authorities, IALA)和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提出的VHF数据通信系统(VHF Data Exchange System, VDES)研究计划,建立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的数据传输模型.海上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的确定是建立OFDM系统的关键,因此通过建立海上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模型分析和计算海上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低的误码率,有效实现海上VHF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2.
在采用空时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2端较差的路径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提出了多速率线性离散码(LDC),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矩阵扩展方法的设计算法.多速率LDC是传统LDC和LDC-TAS的BER性能的折中.进而提出了一种性能优于传统LDC-A-TAS算法的多速率LDC自适应发送天线选择(A-TAS)算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的地下停车场诱导信息系统—UPIS. 系统利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测车位状态,并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叠加移动3G网络的无线通信架构进行数据传输. 针对地下停车场快速变化的无线信道环境,提出基于TDMA调度的无线通信协议CMesh,用以提高地下停车场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生存周期,并且提供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 描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并对CMesh的能量感知路由与TDMA调度机制进行介绍与分析. 通过原型系统实验与实际环境部署,评估了系统的丢包率与能量开销.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步传输(SWIPT)作为一种重要的射频能量采集技术,可使能量受限设备在通信的同时采集射频能量补充电能。针对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系统,研究D2D接收端利用功率切片技术同时进行信息解码与射频能量采集时的资源分配问题。为保证D2D接收端在高射频能量采集需求下的高信息解码速率,提出D2D通信一对多的频谱复用方案,允许D2D设备复用多个蜂窝上行链路频谱进行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用户设备作为分布式的射频能量来源对D2D接收端充电。在此场景下,对包括频谱匹配,功率控制和功率切片控制在内的系统资源分配进行联合优化,在保证D2D接收端射频能量采集需求和各通信链路速率需求条件下最大化D2D通信总速率。以上优化问题为非凸形式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难以求得最优解。因此基于贪心思想和凸逼近理论提出两层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对比其他资源分配策略,在满足用户设备能量和速率需求前提下显著提升了D2D通信总速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分析OFDM信号高峰值平均功率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编码方法,运用Matlab进行了格雷码方法仿真验证,证明该编码方法可以有效解决OFDM信号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可以将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值控制在3dB内,与输入的数据和子载波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上海港现有的无线通信问题,对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物流系统的无线通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Tetra技术的“海陆对接、天地一体”的无线通信平台构架,并在洋山港和外五港区得到应用.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无线通信平台构架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在免授权频段开展可靠的星地、空地、蜂窝等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已成为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缩短通信系统研制周期的新兴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在ISM频段下的可靠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载波监听的无线净空技术实现公用资源下的可靠频谱占用,并结合基于先验自干扰抑制的收发信机软硬件设计,实现ISM频段异构网络共存下的可靠通信。针对该系统固有的自干扰问题,提出基于先验信息的射频AD清零策略和结合射频链路的周期控制射频开关的设计,实现通信系统误码率及环路跟踪性能不受自干扰影响。最后,通过软硬件仿真和实物测试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联合信道安全编码将信道编码作为加密系统实现了纠错与加密的合二为一.本文采用基于密钥控制随机删余的Turbo码来实现联合信道安全编码.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Turbo码迭代译码方案计算量大、译码延时长和功耗大的问题,采用一种新的比特级迭代译码算法,结合编码时的加密删余信息,对未收敛比特在一个小窗口内进行部分迭代以减少已收敛比特的不必要迭代,从而减少总体迭代次数和计算量.实验表明本方案可在保障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译码开销,提高译码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港口无线调度中部分频带干扰严重危害常规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的问题,将认知无线电与跳频相结合,给出一种认知跳频通信系统模型.分析该系统在部分频带干扰条件下的性能,得到误码率闭合表达式,并通过仿真验证,将该通信系统与常规跳频通信系统的部分频带干扰抑制性能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理想同步情况下,认知跳频通信系统能够有效避开干扰频段,在较为"干净"的频谱空穴中动态调整跳变频率,较常规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更强的部分频带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