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冷却的微槽群相变微冷系统的冷却工质液位高度、蒸发元件表面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等因素对整个微冷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液位高度变化、微槽群尺寸及横向微槽的采用对微冷系统散热影响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该微冷系统的最佳液位参数和最佳尺寸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水为工质,对截面尺寸为0.4mm×0.4mm水平布置的不锈钢矩形微槽内流动沸腾进行换热特性和可视化研究.质量流速范围为G=62.5~187.5kg/m2s,进口温度分别为Tin=30、45、 60°C.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干度下,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干度较大时,换热系数保持不变直至换热恶化.质量流速的增加使换热系数有较大增加,进口温度的变化对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可视化研究发现低壁面过热度时,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本实验范围内,微槽内沸腾的流型主要有塞状流和环状流两种.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边界层中断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有交错结构的、当量直径为1553μm的微通道,以实现强化换热同时减小流动阻力的目的.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在入口温度、加热功率及质量通量3个控制参数十分相近的工况条件下,在这种含有新型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及含有常规结构微通道的实验段内,进行层流流动与换热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结构能减小微通道进出口压差,降低摩擦常数,并且能较好地强化换热,降低微通道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4.
液体沸腾汽化时需要热量的演示实验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朱连生沸腾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急剧汽化现象,在不同外界压强下,某种液体沸腾的温度(沸点)是不相同的。要使液体沸腾,首先必须把液体加热到沸点,然后继续加热,否则虽然达到沸点仍然不能沸腾。这时...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动态充电电流调节方法,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充电系统. 使用低功耗单片机控制系统,动态调节数字电位器,控制充电电路给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充电电流,能有效实施对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追踪(MPPT),同时也能对电池在欠充和满充时实施保护. 实验结果表明,MPPT效率最高可达98.5%,电路功率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3.5%,最大充电电流3.96 A.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考虑热损失的光热转换计算模型,实验研究Ag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特性。在传统工质水中加入纳米颗粒,使工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得到强化,从而获得较好的光热转换特性。颗粒体积分数为2.5×10-6的Ag纳米流体获得最大的温升67.31℃,是基液水的1.8倍。但是,由于在计算光热转换效率时考虑了热损失,其光热转换效率是基液水的2.9倍。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颗粒的温升和光热转换效率逐渐增大,温升和光热转换效率的变化速率均逐渐较小。  相似文献   

8.
汽轮机隔板为高温高压蒸汽导流部件,汽轮机隔板通流部分表面粗糙增大会导致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退化,使汽轮机组的功率和效率降低,热耗率增加。合适的喷丸参数能保证处理表面粗糙度,同时有利于提高处理表面清洁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硬度钢丸及不同喷丸参数对试样表面粗糙度、喷丸效率等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优选参数完成试验隔板的喷丸工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热电池基本结构、性能。给出了热电池系统的功能框图以及可靠性框图,讨论并分析了热电池的系统可靠度;累积可靠度和参数可靠度。利用可靠性模型来寻求更合理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冷吊顶技术的应用,开发采用封装式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的冷却吊顶,对其热工性能和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考虑接触热阻和导热形状因子影响的冷却室系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评价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当铝板和PCM接触面间存在空气间隙时,传热效率大大降低,整个冷却室的稳定控制温度和控制时间受到影响;由导热形状因子构成的热负荷是总负荷的重要部分.根据单因素影响分析和多因素影响的正交分析,当冷室结构确定后,制冷剂温度、环境温度和气流速度对PCM吊顶的性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与实验结果对比,仿真结果对PCM冷吊顶热工性能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向大幅度提高推重比和降低油耗的方向发展.涡轮进口温度在不断的提高.随着叶片热负荷的加大,冷却用气量也不断加大,最多已占到涡轮进口流量的20%左右.冷却气的喷射对高压涡轮级的三元流场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多叶片排三元N-S方程并行解的基础上,采用冷却气射流源项模型,研究了某带冷气掺混的高压涡轮级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给定的热电制冷器,影响其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冷热端强化散热方式。以实验的方式就散热端、散冷端分别在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状态下,散热器、散冷器及制冷空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热端自然对流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持续上升,散冷器的相对温度先下降到最低值然后上升。在实验进行到600 s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为26.05℃,散冷器的相对温度为-3.97℃。热端强制对流使散热器和散冷器相对温度分别稳定在3.20℃和-20.00℃。热端散热风量为最佳值时,散热风扇和热电制冷器的输入功耗和为极小值,此时热电制冷器综合能效最佳。冷端强制对流时,散冷器与制冷空间最大温差由冷端自然对流状态时的7℃降低至2℃,实现制冷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80 W大功率LED在大空间自然对流条件,设计了散热基板--热管散热系统,并研究了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LED结温和照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热管散热系统可以使80 W功率LED的结温降至73.5 ℃,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结温和照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电能收集充电器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电能收集充电器模型,该充电器的核心为直流电源变换器,将从直流电源中吸收的电能转移到可充电电池充电中.系统根据输入电压不同采用HT7712和HT7750来构建充电控制电路,通过HT46E47单片机进行功率最大点的监测.直流电源输入电压为20V时候,实现以最大144.95mA的电流向可充电池充电;直流电源电压下降到0.13V时,系统依然实现对可充电池充电;同时系统具有实现自动启动充电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脉冲负载投切对舰船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的冲击,引入基于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的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鉴于传统功率分配策略无法实现对超级电容端电压的主动限制的缺点,引入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比的概念,建立锂电池功率传输与超级电容功率传输之间的联系;结合DAB变换器电压变比匹配度,提出一种新型动态补偿功率分配策略;采用直接功率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策略能有效平复脉冲负载投切对直流母线的冲击,实现闭环功率分配,对超级电容端电压进行主动限制,从而新型动态补偿功率分配策略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由于安全技术落后、事故隐患多、作业环境差,而且中小企业集聚了我国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相对严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既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又给社会的和谐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笔者结合生产实例,对某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了系统的评价,借助于这个实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安全评价总结出几点思考和建议。这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安全评价的推行,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PowerLogic系统构架的船舶自动化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船舶电站的工作状态,提高电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施耐德PowerLogic系统构架组建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实现船舶电站监管控一体化.设计触摸屏监视界面、电能质量分析界面和Web远程监视界面,并设计监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整个监控系统的以太网与现场总线通信程序采用PLC实现.在交流380 V/50 Hz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