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园林专业设置的沿革与园林教育的现状,根据社会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业务范围和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依据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提出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园林专业设置的沿革与园林教育的现状,根据社会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业务范围和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依据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提出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深度挖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思路。基于OBE理念,根据新形势新需求分析专业层面的"产出",即学生毕业后应获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匹配矩阵;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做好课程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持续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文章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产出为驱动,为该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职业教育为鲜明特征的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要求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专业培养方案。为了防止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照搬或模仿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据试点专业建设理念,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按毕业要求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体系,在优化支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地图,以此推动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级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代发展和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特点,分析了现行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出了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新型课程体系的思路,剖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重点专业建设为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符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际,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学校实际,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理念,围绕学生毕业3~5年后能"有什么"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确定毕业要求,按照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构建课程体系,开设课证融通课程促进书证融通,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广西开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较早的五所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在"构成要素"、"目标定位"、"基本要求"与"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培养目标落脚点"、"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的确定"、"实践教学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选准目标落脚点"、"准确定位主干学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文科专业认证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新文科建设和文科专业自身发展需求下,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文科专业认证。专业认证对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至关重要,因此,在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间相互支撑的关系。课程体系作为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强化课程教学有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定期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等方面要予以重视,在支撑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三个原则,重点介绍了专业的基本定位及要求和培养目标;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平台三个方面介绍了课程体系构建和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制定适用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要求,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以完善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按照新形势下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从正向院校系统培养(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逆向多元评价体系(考试考核审核—教学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毕业能力达成度)两个维度,清晰地梳理了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自查自省并用于持续改进,切实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势在必行。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专业认证三个核心理念为引导,着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办学条件、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质量,推进专业建设,为专业认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确立了扎根乡村、协同培养、全面发展和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制定了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确立了在广度上能够完全覆盖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出通识教育课程突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小学教师培养的养成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对于小学教育专业而言,与音乐专业对学生的要求相比,无论在音乐专业素养方面的起点水平,还是教学后获得的专业素养,都不能相提并论。笔者将从该专业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教学组织过程中的策略,所开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特殊性要求,实现音乐理论掌握、音乐技能训练,整体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特殊要求以及在考核标准和手段方面的特殊要求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该专业学生《音乐》课程建设和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途径的特殊要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是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工科体系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特点,基于以学习产出为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学理念,探究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围绕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以车辆工程行业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围绕新工科发展要求,进行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依托课程体系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应用型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采用专业能力进阶培养和项目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构建出了核心专业知识模块、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人文与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整个课程体系鱼骨图以及相应的学分要求等,然后对大学四年级实施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计划和毕业设计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了阐述,最后还对组织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实施本工作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的先进制造技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要求发现了变化,为培养出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毕业生,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都需要做相应调整以满足达成度的要求。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最后一次对知识、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检验。在分析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要求及现阶段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提升选题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满足专业认证达成度要求的原则,提出改进毕业设计的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三大基本理念,与新工科的创新人才、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是一致的。文章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毕业要求的分解入手,阐述如何构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机制。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数控专业复合化教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数控专业复合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应明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确定能力目标、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再根据子目标的作用与相互联系,合理设置教学顺序。其实施过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如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相似文献   

20.
河北北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采用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和方法,财务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企业管理能力、会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3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明确为具体的专项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构建由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多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使课程设置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使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