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晓琦 《百科知识》2001,(10):33-35
人们在观察、实验或研究某一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某个偶然的机会,遇到或发现出乎意料的自然现象,这就叫做机遇。科学研究中的机遇属于偶然性,因此,机遇也称为偶然发现。科学中的偶然发现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研究中发现了全部意外的情况。即按原计划进行探索,没有达到目的,但却意外地  相似文献   

2.
每次“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这样的重大太空探索事件一经报道,就会有许多人质疑在探索太空花费巨资是否值得,太空探索到底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一些人甚至认为,宇航机构投入这么多钱把科学探测仪器和航天飞船送入太空纯属浪费。他们认为“这些钱可以用来消灭世界上的饥饿和贫困”。实际上,太空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太空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福音很多。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一份名单,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项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相似文献   

4.
机不可失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对每人来说都有,抓住者就会有发明,有发现,有创造;错过机遇,终身遗憾。抓住机遇,有所发现,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举不胜举。美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里培养细菌,观察到一些细菌菌落不存在了,被周围细菌的分泌物所溶解。弗莱明抓住这个现  相似文献   

5.
你如果是一位善于观察的人,那么就不难察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类似的东西、类似的现象,进而从类似比较中有所发现与创造。到医院去看病,你看到医生的胸前挂着一个听诊器。可你也许不知道这听诊器的发明就是发明人来自孩提时代的一次偶然玩耍。19世纪,法国有一位医生叫勒  相似文献   

6.
许多流行的时尚保健方式,不注意分寸就会得不偿失。 健康饮食“强迫症” 只要吃健康食品就不会出健康问题?也许吧,不过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度”。最近,医生们就发现了一种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健康食品强迫症。患这种病的人,会强迫自己吃一些健康食品,以改善健康或治疗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7.
你也许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灯泡可能要“失业”了,取代它们“上岗”的,将是会发光的桌子、墙壁甚至一把小叉子。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一位研究生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混合“涂料”,涂在发光二极管灯上后,原本发蓝光的灯会像普通白炽灯泡那样发出白光。科学家预测,这一新发现很可能革命性地将照明物的概念拓展到灯泡之外:只要涂上这种“涂料”,任何一种物体都能发挥灯泡的作用。这意味着,自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来的灯泡照明时代很有可能将走到尽头。实验中的偶然发现迈克尔·鲍尔斯是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混合“涂料”的发…  相似文献   

8.
抓住梦的手     
在古代,人们相信梦预示着未来的命运,用梦占卜未来是一种古老且流传甚广的信仰,“周公解梦”的说法曾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从科学的角度看,梦是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民间的所谓“解梦”,以游戏的态度对待可以,如果太当真,也许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烦恼。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其生存模式各异,也便令其生态行为气象万千。就目前情形来讲,任何一个物种所奉行的生存模式都不可能是该物种绝对的“生态标准”,而仅为其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于某一偶然时刻的“碰撞”所引至的一条生存道路——一条并不唯一的生存道路。关于这一点,我们可在多种动植物因生存环境的变迁而导致的生态行为模式的变化中,从某些本是同类物种且为同一起点,只因不同的偶然性机遇而致使其生态各异的事实中得到印证。在自然界各物种“物竞”、“天择”的历史中,人类生存模式的自行选择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由人的生存“活性”成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面对着变幻莫测的市场,几乎没有人怀疑“创新决定着企业命运与生死”这一判断,当创新成为企业家们口中吐出的一个最常见的单词时,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却在为找不到属于自己创新的机遇而苦恼。甚至怀疑机遇的存在,或者说机遇完全存在于偶然之中。对此,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告诉我们:其实创新的机遇也有它存在的源泉。在改变认知中创造机遇让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吧。有一只装着半杯水的杯子,有人会说杯子是“半满”的,有人会说它是“半空”的。从数学意义上讲,“半满的杯子”与“半空的杯子”是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1.
一、轻视知识。虽然过去那种“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极左思想早已为人们所唾弃,“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盐蛋的”畸型、倒挂的分配现象也基本消除,“知识无用论”再不敢公开叫卖。但是,轻视知识的情况仍时有表现,比起“权”、“钱”来说,知识在不少人心目中的分量就轻多了。重“权”,重“钱”,不重知识,这不仅表现在一些人处事待人上,而且表现在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上。如果说这些是反复指出过的现象,那么对当前知识经济、知识革命的不了解,则是轻视知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当今知识在结构内容、存在形式、处理能力、传输方式、生命周…  相似文献   

12.
白桦 《世界发明》2011,(6):26-27
提到黄永松这个名字,也许内地很少人会知晓;说到《汉声》杂志,也许一部分文化圈内的人会流露出敬佩的神色;而再提起红遍全中国无人不知的“中国结”就是由台湾著名出版人、设计家、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积极的抢救者、《汉声》杂志的创办人黄永松发现并推广的,一定就会激起惊叹声一片:“噢.原来是他!”  相似文献   

13.
她觉得好像只身一人穿过了沙漠,没有一个人跟着她。在科学发展的长河里,有无数叱咤风云、引领时代的英雄人物,但也有一些“奇特”的人们,他们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在的时代。他们甘冒被人不理解的风险,以其独特的方式探索,并坚持真理。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非凡思想的奇特人物。这个终生研究玉米染色体的“玉米老太太”是科学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983年,她81岁时,因为自己四五十年前发现的基因“跳跃”现象,获得了诺贝尔奖。天生坚忍和怪异的人麦克林托克于1902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她在童年时代便显示出惊人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机遇管理理论中用来筛选机会点的门槛研究,企业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均会遇到一些必须逾越的“门槛”,如果企业的形势要素水平达不到“门槛”的规定,进入该行业、该地区或从事该项业务的机会就不存在,机遇也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寻找机遇,必须了解实现本企业目标所面临的“门槛”。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有时会遇到某种偶然的现象,并由此取得重大突破。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葡萄球菌时,忽然发现本来长得很好的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经仔细观察分析,原来是被掉进去的一些青霉菌杀死了,他于是进一步研究,发明了青霉素和其它一系列抗菌素。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低压放电现象时,偶然发现阴极射线放电管附近一包密封的照相底片感光了,他深入探究发现了X射线。瑞士化学家雄班在家里做试验,有一次不小心泼洒了一瓶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液,便随手抓起妻子的棉布围裙去揩擦干净,随后把围裙放在炉子上烘烤,只听“…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沉思于“王冠之谜”的阿其米德有一次在公共浴池洗澡时 ,发现自己身子浸进浴缸越深 ,从缸边溢出的水也就越多。豁然开朗 ,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决“王冠之谜”的答案 ,以致于他兴奋得光着身子跑上大街大叫 :“尤里卡 (找到了 ) !”“尤里卡 !”后人称之为“尤里卡现象”或“哎呀反应状态”。这里所说的“尤里卡现象”或“哎呀反应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一、灵感及其特点灵感是认识主体对于曾经反复思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由于某种偶然因素或潜意识信息的激发而顿悟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科学上许多重要发现就是在正面的…  相似文献   

17.
问:为什么泡腾片会发出“嘶嘶”声?答:最近,我发现身边几个朋友都喜欢用维生素C泡腾片制作橙汁饮料,当把泡腾片放入水中,就会看到它冒着气泡发出“嘶嘶”声。其实,这一现象与你把发酵粉放入水中的现象是相同的。发酵粉的反应实际上是酸与碳酸氢钠(小苏打)发生的反应。在上中学的时候你很可能做过把小苏打与醋混合发生反应的实验来观察起泡现象,这就是发酵粉的反应。如果你察看泡腾片的成分,就会发现它含有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当然还有一些淀粉和糖类。当你把它放入水中后,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就会发生反应而发出“嘶嘶”声和冒气泡。事实上,阿司…  相似文献   

18.
人与死亡     
赵立凡 《百科知识》2007,(4X):49-50
“死得其所”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送给人类的一个忠告。尼采认为文明的演进必须以死亡为代价,只有不断地死亡才会有不断地新生。也许他有天才的预见,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种思想被现代生物进化论所接受,并且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生物学上的证据。这些生物学者认为,越是高级的动物,再生和不死的能力就越低。例如壁虎可以长出一条新的尾巴,而哺乳动物和鸟类就不能,而更原始的阿米巴虫,只要环境容许,几乎会永远分裂下去,但它们却仍然是原生动物,和10亿年前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总是有着许多神奇怪异的事物。有时候我们会偶然发现它们,有时候是我们必须深入一些无人涉足的领域才能发现这些奇迹。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里海湾,就有一群研究人员深潜到海水下2800米深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展开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又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 “哲学……依其本质是关于真正开端的科学,关于起源的科学,是‘一切事物的根’。一门关注事物根源的科学、一门彻底科学的方法本身必须是彻底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如此。”胡塞尔的思想终生都导向起源问题,这样说也许并非不恰当。他的早期著作系统阐述了研究“真正开端”的途径;他终生都在发现、重新发现和阐明这些开端及其研究途径,最终,他预示了科学史研究应当遵循的目标。本文的目的就是表明胡塞尔所理解的这些目标与“真正开端”之间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