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古代江西不论是书院教育还是寺院教育都非常发达,禅宗第一部清规和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均在江西诞生。在许多书籍和文章中,提到书院学规,往往提及其受到禅门清规的影响。提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往往认为其制定受到禅门清规的影响,但总是略微提到,没有详细的论述。从清规和《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来看,二者存在的差异很大。《白鹿洞书院揭示》如果受到了禅门清规的影响,其程度有多深,影响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5.
1990年10月27日,日本国冈山县制作家平坂谦二先生偕夫人第二次来我院进行学术访问。平坂先生已七旬有余,是1853年创办的、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校训的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退休后专门从事《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研究,著有《白鹿洞书院揭示读本》一书。1988年,他从访问过白鹿洞书院的日本兴让馆高级中学校长山下五树先生那里得悉我院书院史研究室主任、研研员李  相似文献   

6.
朱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教育的本质问题,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宋末及元、明、清时期中国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同时,它随着朱子学在东亚的展开,也传入东亚的韩国、日本。韩国朝鲜时代杰出的性理学家李愰一生服鹰朱子学,把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书院教育实践中贯彻实施。李愰为韩国书院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今年五月十五日,日本制作家平坂谦二先生专程从日本来我院进行学术访问,访问书院史研究室主任李才栋副教授。平坂先生现年七十岁,曾经是日本兴让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青年时代是在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熏陶下成长。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兴让馆就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校训。故此,平坂先生退休后专门从事《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研究,著有《白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仅是一个书院的一般教约,重要的是,它因集中反映了制者朱嘉的教育目的和人才思想,而成为后世书院学规之榜样。  相似文献   

10.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座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成为讲学场所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宋淳熙年间,朱熹在此讲学,并为书院确立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此后数百年各家学者兴办书院时所效法的模...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是明代的理学大师,《龙场教条示诸生》是其书院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相比较,它展示了阳明教育思想的心学特质,而这与王阳明在贵州的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于 12 4 1年作为御颁的“学规” ,成为全国各类学校及书院共同遵行的教育指导方针。它不仅对我国宋末及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有过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邻国日本的教育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江户时代 ,日本所有讲授朱子学的藩校和乡学都奉朱子《揭示》为圭臬 ,每天早晨上课前全体师生齐诵朱子《揭示》。这种传统至今在日本一些学校还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3.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长祖 《文教资料》2011,(16):125-12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一个"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更是士子们磨练德性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解析《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德育教育模式及自由自主、自省自察等德育途径方法,以望对于当代大学德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贤淼在《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白鹿洞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中国学术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代课程改革中,从教育理念、教学范式到学习方法,都能够从白鹿洞书院教育中的到有益的启迪。白鹿洞书院教育强调对话精神的实质即是主张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相似文献   

17.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顺年间南康知府钱塘人陈敏政,《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似为《宫詹遗稿》的编者自撰。  相似文献   

20.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所讲学式学堂,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侧。书院建于山沟中间,四周青山围绕,俯视似洞。唐代诗人李渤隐居在这"洞"中读书,养有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故名白鹿洞。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亲自制定的《白鹿洞规》成为后世700年的教育宗旨,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