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政治思想博大精深,复杂多变,在近代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要理清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脉络,新民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新民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更好地把握梁启超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介绍,接受了近代欧洲的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民思想也受到国家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新民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立论依据和主要内容看到这种影响。国家主义思想对于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固然是他政治上倒退的重要思想根源,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新民思想却对中国近代文化启蒙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维新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意识到国家的贫富强弱与国民整体文明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主张实施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承认人的价值,培养具有独立自由思想、权利与义务思想、进取冒险精神和尚武精神的新民教育。同时,梁启超也认识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价值。他通过确定女子教育的宗旨、女子教育的作用和提出女子教育的办学章程等途径,来完成对女子教育的建构,进而使其新民教育思想更加完善。梁启超的新民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等《新民丛报》学人关于国家自由、团体自由、个人自由的关系,是受到极力责难的地方,也就是在这方面争论他们是不是自由主义者最激烈的地方。《新民丛报》学人虽然介绍了西方许多重视个人自由的思想,并力图将其改造以适合于中国,但是他们却不能把个人自由放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当中国不能实现自由之时,许多人更加相信梁启超等人不能真正理解自由主义。虽然这些人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这是他们赋予了梁启超等人太多的责难。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将国家衰败的原因归结为国民人格中的劣根性,致力于国民人格的改造和重塑.梁启超受日本民族主义精神和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新民必须以爱国、利国为主要人格特征,赋予新民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新民说》堪称中国20世纪初的“人权宣言”,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道德革命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梁启超积极探索社会变革,提出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内容的新民思想。文章从中学与西学的角度,梳理了新民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和渊源;从思想演进及实践视角,分析了梁启超试图将道德观与救亡主题进行调和的中庸尝试尽显矛盾冲突的不相适应性;从救国方案与社会变革相脱离的实际,揭示了“新国”必先“新民”的改良立场有悖于逻辑关系之主观局限性。文章通过深入解读与思考,概括了新民思想体系保守、动摇以及不和谐、不彻底的特点,同时肯定了其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反省与主张变革的进步意义,对学界深入系统研究梁启超新民思想提供了借鉴之思。  相似文献   

7.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记录自己在欧洲的所闻所见所感。《欧游心影录》中反映出梁启超后期的新民观,与五四运动前的新民观有显著的区别,他提出新民应具有国民自觉心、"尽性主义"、注重东西文化调和、具有法治精神、具有世界主义。而梁启超欧行之后的新民观更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军人物.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提倡军国民主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新民思想包含相当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提倡尚武、冒险、进取的公民精神;倡导爱群、为公、利他的"合群之德";主张争取个性自由,根除"我奴隶于我"的奴隶性等等,这些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而新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新民思想对现代社会道德的构建,竞争意识的培养,公共伦理的塑造依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已有学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研究[1 ] 。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两人启蒙思想的宗旨基本相同 ,即均以谋求国家的富强独立与社会的文明开化为己任 ,极力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之说 ,倡导民权与国家独立。福泽谕吉体现在他以独立自尊为灵魂的文明开化的思想中 ,梁启超则集中体现在“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的新民思想中。“开民智” ,构成了两人启蒙思想的核心与基石。福泽谕吉认为 ,只有提高了民众的智力 ,民众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自由独立的权利 ,国家的自由独立也才能够得到真正保障 ;梁启超认为权生于智 ,有…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化向中国大规模传播并开始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发起有力冲击.身居困境的中国人在经历器物层面改革及制度层面改革的失败后,最终将矛头对准了社会更深层次的改革——国民性思想改造.梁启超的《新民说》正是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分析《新民说》的思想体系,有助于更清楚的洞悉启蒙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结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梁氏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道德革命”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他论述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除心奴”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关键所在,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同时其伦理观又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他所谓的新民人格便是近代意义上公民形象的雏形。公民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现实中的可能性,它内涵丰富,可归纳为“理想信念”、“道德意识”、“文化素养”、“纪律规范”四点。梁启超提出的“再造新民”呼声已过了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跟现代政治文明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梁启超的命题至今还未过时,公民教育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真正系统、完整地提出新民思想的第一人。20世纪初,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重塑新型国民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文化向中国大规模传播并开始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发起有力冲击。身居困境的中国人在经历器物层面改革及制度层面改革的失败后,最终将矛头对准了社会更深层次的改革——国民性思想改造。梁启超的《新民说》正是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分析《新民说》的思想体系,有助于更清楚的洞悉启蒙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教育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对《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进行考察,梳理和总结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历史命题和当代借鉴等相关成果,宏观勾勒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全貌,并对既有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以助推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大力倡导"新民"说,由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国民性改造"运动,使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透过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重新审视一代启蒙思想家的"人学"思想,它的内涵与要义、缘起与旨归、价值与局限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与未来发展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是其新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汲取亚当·斯密国民财富创造分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强国富民经济思想。它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在内涵、外延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考察二者的异同,对于揭示梁启超生利分利思想的流变及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百年前就在一些人中间开始争论。20世纪初,同盟会的《民报》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在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和土地国有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民报》尽管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有模糊认识,但却反映了当时进步思想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以救国为己任,通过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救国必须"新民","新民"必须新教育.他以包容的胸怀,"化合"中西文化教育凝练出他的"新民"教育宗旨,并从塑造新民的途径、新民的特性、新民的普及性以及新民的道德核心作了系统阐述.这一切"不在于它对教育有多少建树,而在于他的思想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问题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