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岭南传统文化为例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备哲学思想建设功能、政治思想建设功能和道德建设传承功能等。在哲学方面,陈献章、湛若水创立的岭南江门学派倡导以"自然为宗";在政治方面,康有为、孙中山建设"小康"、"为公";在道德方面,慧能、葛洪的"善修";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哲学的、政治的、道德的积极启示。通过对此功能主义取向的研究,必然会推动岭南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研究走向深入,彰显文化理性。  相似文献   

2.
内圣外王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更是儒家思想的主导精神和基本格局。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内圣外王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对现代道德与民主政治进行建构的一种尝试,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范式。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经济变革,其实质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道德建设处于何等地位?市场经济要不要道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否有赖于道德建设来作保障?这些问题尚有岐见。本文拟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伦理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对道德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讨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且颇多理论建树。但从法哲学层面探讨法治与道德建设关系的文章或著作尚不多见。文章主要是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共通关系、互补关系与互动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实际上是关于法治与道德建设在规范内容、功能、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自洽、互足或耦合关系的分析。这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代中国的道德走向,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本文原则上持“中国特色派”的观点,但是进一步从道德演变的内在逻辑中把握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未来的理想的道德模式必须注重理性与激情、理想与物欲、社会(群体)与个人(个性)的平衡,既反对道德对个人生命激情压抑,又反对生命激情的动物式的放纵。本文是对当前道德建设尤其是道德导向问题的一种“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是把道德研究提高到揭示道德的哲学——世界观的实质,可以说它是一门哲学科学.从历史上看,伦理学是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哲学思想一起发展的.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可忽视毛泽东伦理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进行道德建设则须从哲学、历史、现实的不同角度,把握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的关键则在于把握道德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市场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市场经济机制运转对道德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也成为道德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提出了“道德重建论”,(《道德重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载《光明日报》1993年4月19日哲学版)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中国社会主义阶段在人民群众中广泛的提倡通行的集体主义道德传统,笼统地将传统道德视为使人们“倍受压抑”的“旧道德樊笼”和“锁链”。主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的道德人生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是文化的也是哲学的,是古典的也是近现代的,具有个体与社会相融生的群己二维主线,哲学致思的文化路径以及阳刚乾动、奋往前行的价值内核等特质。梁漱溟的道德人生启示我们,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思考:道德的实效性及其哲学维度的理论自洽;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个体道德困境自我突破所应具备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0.
德苑学人     
《中国德育》2005,(10):5-5
焦国成,男,1957年8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历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德育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本土的一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念的历史演变。这种历史演变存在着分化与互化、务虚与务实、求善与求知、变异与复归的共轭关系。中国理性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为道德理性主义,与西方理性观念的科学理性主义本质特征相异趣。中国理性观念变革所憧憬的由道德主体开知性之功的理想图式或许可以对未来西方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科技与道德、经济与伦理的深刻矛盾起一种转化和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明初文化陷入困境、道德价值失落的状况下,陈白沙重建道德主体哲学,实现了明代文化的转向。其道德主体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自得之学”与“自然为宗”。“自得之学”突出道德、精神的价值,高扬主体的人格,“自然为宗”强调道德主体与社会规范、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统一,从而与佛、道否定道德价值、否定个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在明代乃至中国文化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探索,认为儒家的《周易》和《中庸》哲学,佛教的劝善抑恶哲学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源泉,具体包括了风水文化、生态文化、心理文化和质量文化等基本内涵。在创新和应用上,要从制度建设、道德伦理等全方位角度来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哲学本体论构建中,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实质上强调“得”的重要性,而“得”的实现完全归于主体自我,这便蕴涵了“自得”的存在。由老子、孔子奠定的“道德”哲学,在庄子、孟子和魏晋玄学、宋代新儒学处,以“自得”为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全方位展开,最终由明代的陈白沙、王阳明完成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由“道德”到“自得”的转化和完成。  相似文献   

16.
《公司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化的中坚儒家哲学的精华,尤其是对儒家哲学中公民道德的有关思想,而且又去其糟粕,是对儒家哲学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的儒家学说,还是"进入哲学王国桥梁和关隘"的康德哲学,都认为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与遵循,正是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体现。在当今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扩张,道德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被消解,为此,从康德哲学和儒家文化中探寻重振道德之权威性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法,以213名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其道德认同、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的状况,并探讨前两者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群体在道德认同、道德判断以及人性哲学两个维度方面得分均较高;(2)道德认同得分与道德判断呈显著正相关;(3)人性哲学与道德判断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是人性哲学中的"愤世嫉俗"维度与道德判断中的"该受谴责"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中国哲学视为伦理道德哲学,源于古人的道德直觉或道德体验。这是由于脱离经学史研究,孤立地分析一些哲学概念和命题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本文以宋明道学为例,论证其形上学和本体论是 通过对《周易》经传的阐发建立起来的,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有自己的逻辑思维传统,不是出于道德生活的要求,更不能将其归之于心体验的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教育研究》2011,(9):F0002-F0002
高春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城市哲学。主持并完成《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道德使命》、《交往方式对道德建设的影响》等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2010年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