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标题是新闻内容凝缩的宣传,其宣传是否适当,决定着读对新闻本体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博览     
逆反心理什么是宣传中的逆反心理?卢纯田在《逆反心理分析》一文中认为:读者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者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者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只有对宣传的正确的东西发出的抵制,才算是逆反心理。同样的心理,如果指向的是宣传中的错误东西,就不能叫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博览     
逆反心理什么是宣传中的逆反心理?卢纯田在《逆反心理分析》一文中认为: 读者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者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者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昆在《宣传过程小的逆反心理》一文中指出,逆反心理就是宣传对象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的宣传内容,受其态度倾向(主要是情绪)的支配,而自发地进行的心理抵制。这种抵制实际上是宣传对象态度体系的一种“自我防御”。逆反心理外显的具体效应有五种:一、对外来的威胁到自己态度体系的宣传信息不予理睬;二、驳斥对方宣传论点;三、歪曲或误解外来信息的内容;四、贬损信息来源;五、寻求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中的常见心理.新闻报道播放或发表之后,人们对报道的主题、判断、结论,报道宣传的思想和报道的意图等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反对,态度消极、不满,这种受众内发的与传播者意愿相反的心理阻抗,就是受众的逆反心理.新闻批评常常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喜爱、支持与共鸣.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同样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6.
(一) 一篇报道,读者初接受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大致可分为顺应效应和逆向效应。顺应效应是指读者接受新闻时所产生的与新闻的宣传观点相一致观点,逆向效应则是指读者观点与新闻的宣传观点截然对立,或对新闻宣传的观点不愿接受,这也就是读者的逆反心理效应。我以为,造成读者逆反心理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失实的新闻报道是直接导致读者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堪人民解放军一击,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却发新闻说,中央军英勇顽强坚守着某某城市,这样的谎言,经常被  相似文献   

7.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逆反心理状态下,而今报道明明是真实的,读者有时也会怀疑是假的;偶尔发生失实现象,他会说:“看,还在造假吧!”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因而在报纸编辑工  相似文献   

8.
陈治家 《当代传播》2002,3(5):60-62
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媒体中存在着重宣传而不重宣传效果的现象,致使宣传不但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相反使受众对我们的媒体产生不信任感。本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社会态度形态和改变的几方面因素来讨论媒体宣传的有效形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战宣传制品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善于运用心理学因素是设计出成功的心理战宣传制品的关键之一。本文分析了受众的文化心理、审美心理、环境心理等与心理战宣传制品的关系,认为通过研究心理战宣传制品各构成要素的心理学特点和规律,能够较好地指导设计出满足不同战场环境和对方受众需要的心理战宣传制品。  相似文献   

10.
典型宣传是我国新闻媒体宣传的“三大件”之一。在树立先进、塑造形象、推动工作的历次主题宣传战役中,典型宣传无不成为首选方式。然而,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时代背景、媒体环境、社会心理、受众接受习惯均发生深刻变化,加之典型宣传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模式化”、“脸谱化”、“重宣传轻新闻”等不足,典型宣传效果有衰减之势。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社会新闻,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的一定的心理需求。我认为,在目前大量的新闻节目类型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有力武器,但是即便是反映百姓身边事的社会新闻,有时候也不是总让人觉得那么贴心,甚至有些新闻因为报道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受众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受众的逆反心理,没有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理解受众心理,对一名新闻记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指由于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类事物的盲目抗拒的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时抱着一种抵触的、反感的、甚至是从反面接受的心理态度。近几年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在传媒中屡屡出现,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这应引起传媒的特别重视。受众逆反心理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和行为逆反三种。  相似文献   

14.
毕耕  唐叶  褚芬 《新闻世界》2011,(4):30-31
以农民作为特定对象,开展对农民的宣传心理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了解农民,处理好宣传与农民的关系,采取科学的心理策略与方法,确保宣传取得实际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新闻爱好者》2011,(19):81-82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在中国渐渐盛行,广告商的青睐和受众的反感让中国的植入式广告显得十分尴尬。笔者从心理学角度探析这一问题,用逆反心理原理分析"非融入性"植入式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干扰;用单纯性接触理论、隐性宣传的心理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心理机制和记忆原理分析"融入性"植入式广告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报纸理论宣传是党报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报的传统和优势。重视理论宣传是报纸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以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头脑、鼓舞人民群众信心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使理论宣传适应形势发展,踏准时代节拍,吻合读者心理,取得良好成效,历来是新闻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要达到上述目的,主要是要找准报纸理论宣传的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一、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与特征 在我国传统心理学和国外心理学著作中,并无"逆反心理"这个概念,这是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根据社会存在的心理现象所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逆反心理现象在传播领域比较突出,因此,在传播学界受到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批评揭露与表扬歌颂是新闻工具的两大基本社会功能,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表扬不能代替舆论监督,先进典型不能代替反面教员的作用。我们的社会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光明的一面,就必有阴暗面。新闻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传媒,如果一味歌颂光明的一面,而回避另一面,那么就会使宣传造成失真的效果,也使群众对新闻报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而就会失去它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现代战争逐渐变为以电子战、信息战和精确打击作战等为主要作战模式的诸兵种联合进行的高技术下的信息化战争。其显特点就是,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战争的杀伤性、破坏性大大增强,战争空前残酷,战场情况多变,战斗异常复杂、激烈。战争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因素及其程度大大增加,进行心理战宣传的机会明显增多。可以说现代战争既是人的素质的较量,也是心理宣传的较量。  相似文献   

20.
辛文 《现代出版》2001,(2):55-56
在图书出版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出版竞争的重心已经从适应读者转向制造读者、培育市场、创造市场,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宣传大战。好的宣传策划是推动出版社走向成功的强有力的催化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版社的宣传也是一种投入,如何使这种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与改进。   第一,应树立整体宣传的观念   整体宣传观念是一个大宣传的观念,它要求出版社在对外宣传时应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内而进行宣传策划,其目的是追求对出版社整体形象的塑造。   出版社整体形象宣传有别于单一图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