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在新闻传播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社会新闻要充分体现新闻本质和传播价值,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媒体形象,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原则下,可以从把握好"角度"、"深度"、"适度"这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社会新闻。一、把握角度,提高新闻传播力依据受众心理找角度。记者面对新闻事件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想知道的方面选择报道角度、提炼主题,做出来的新闻才能吸引、启发和感染受众,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处理一些经济和科技报道,一定要寻找到这些经济现象和科技成果中受众最感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看报纸,不但是从中看资讯,也是看热闹,而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看报纸,看的就是门道。同样一则新闻,由于采访写稿的记者不同,选取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在一个城市,由于新闻资源有限,媒体报道同一个新闻事件难以做到独家新闻。这就出现了多家媒体采访同一新闻的局面,而报道的优劣,显示的则是记者水平的高低。对于纸媒来说,由于白纸黑字长期保存,所以,这种水平的差距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4.
刘华 《新闻爱好者》2017,(12):90-92
一个好的新闻角度,对于提升报道的新闻价值至关重要。新闻角度往往是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撰稿时通过发现、比较而最终选择和确定的,记者是新闻角度选择的施动者。研究和探讨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记者自身因素诸如政治立场、新闻理念、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学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在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产生的作用,对于记者主动地增强自身素质、更好地把握新闻角度、选准新闻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6.
当记者的人都有共同的苦恼,就是在采写新闻时,常常为从哪里切入而抓耳挠腮、苦苦思索和追寻。事实上,这里面涉及的是新闻角度的选择问题。新闻角度,按照新闻学辞书的解释,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同一新闻事件,往往有几个乃至更多的角度可以选择。选择角度不同,宣传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华 《新闻世界》2009,(11):30-31
以人为本,这是新闻记者在报道中经常关注的话题。但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却常常被新闻工作者忽视。为了使新闻更有吸引力,记者往往在采访和写稿中不顾作为被采访者和报道对象的感受.从而引起被采访对象的不满,或对报道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利用记者这份“特权”,最大限度地制作出更为真实、更为引人、更加具有启迪人心和社会意义的报道作品?采访、构思及行文等重要环节的准备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人物报道的质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调查取证,用事实说话,展示新闻事件真相。在深度报道中,记者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深入新闻采访现场,克服重重阻力,摸清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由于深度报道中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社会敏感区域,因而增加了新闻事件的采访难度,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需要克服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拨开假象的迷雾,才能探寻到新闻事实的真相。二、鞭辟入理,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向观众展示调查取证的全…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其报道形式大致可分为正面、负面两大类。怎样把社会新闻展现给读者并让读者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采访技巧的运用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往往是接触新闻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一条新闻便是从记者对于当事人的采访和后续的稿件撰写、传播中为大众所知的。新闻记者便是忠实的代表媒体向大众反映新闻事件的首要角色,其立场是否公正客观,影响着大众对于一条新闻的看法,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不但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素质,还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周哲 《新闻前哨》2005,(11):39-40
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诸要素的总和。它标志着事实能给人们带来新信息的数量,反映着社会对传播事实的需求程度。新闻价值原本就存在,有经验的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就能敏锐地捕捉到,但要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就需要记者多从几个角度剖析新闻事件,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记者采访时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使报道更加细致化、深刻化。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采访时的提问艺术,根据采访对象和想要获得的信息,随时调整谈话方向,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提问"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是新闻的源头,记者要想挖掘新鲜素材,就要深入基层,沉下去,沉到底,这样不仅能获取真正的新闻,往往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想获取"真金",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途径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层次挖掘,去发现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最生动、最有趣的新闻事件。要细致地搜集新闻素材,精心选择角度,独辟蹊径,力争做到采访面广、选择性强,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新闻素材,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鲜活有趣,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7.
霍速 《新闻传播》2006,(6):40-40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规避让人头痛的新闻官司,记者在面对一些危害公共利益的新闻事件时,往往难以进行及时、准确地追踪报道,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共舆论的弱化和公众利益的损失。因此,新闻源失实与记者采访法律责任的认定,是一个非常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最主要的宗旨就是以普通民众为主要对象,解决民众的日常问题。民生新闻的采访要以百姓关注的话题为主,新闻工作者要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做好新闻的质量,首先要对民众的生活状态有所了解,走进群众生活,进而才能更好的报道新闻。本文主要从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加强记者认知观念、从普通民众的角度与被采访者交流、采访中把握关键问题、采访过程中灵活应变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搞好新闻采访是报道新闻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深入的采访,就不能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内涵,就写不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就难以得到受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为搞好新闻采访,要准确把握好五字:即真、情、新、奇、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